从赛场到产业一线 00后女孩的“模具智能化”破局之路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05-21 09:46]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这次比赛将是我在黄石求学3年的一次终极检验。”19日,22岁的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工业互联网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崔贝贝说。

这个曾在职业技能赛场崭露头角的女孩,正与她的“模小二”团队一道,为传统模具产业装上数字化“大脑”,积极备战第八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全国现场总决赛。

赛场上的“解题者”

崔贝贝的成长轨迹与“挑战”二字深度绑定。2024年9月,她领衔的“模小二——基于复合模具加工与调试项目解决方案”项目,在第六届湖北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高职组一等奖。这个从省级“挑战杯”金奖一路突围的项目,源自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对黄石产业痛点的敏锐观察:黄石作为中国唯一的挤出模具产业集聚基地,占据国内近60%市场份额,出口占比达30%,却因数字化程度低面临升级瓶颈——效率与精度双受限。

备赛期间,崔贝贝和团队成员张娴、张桢钦常驻学校的国家数控实训基地。为了验证云端MES系统的可行性,他们在车间连续驻点两周,用视觉传感器捕捉模具型腔的0.1毫米级形变,在2000多个采样数据中寻找优化路径。“有次为了调通传感器与云端的数据链路,我们在实训楼熬到凌晨3点,当屏幕上的实时生产曲线终于连贯显示时,大家看着彼此的黑眼圈笑出了眼泪。”崔贝贝回忆道。

赛场的高光背后,是硬核技术的积累。崔贝贝主导研发的三大核心系统,构成了项目的技术护城河:云端MES管理平台、智能预警系统、动态调度引擎。这些核心技术为模具产业赋能,不仅可以解决传统生产中数据割裂问题,还减少了误报率、提升了订单匹配率。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个团队已手握15项专利,所有发明第一人均为学生。“我们不是纸上谈兵,专利成果都来自车间实操中的‘麻烦’。比如为解决模具损耗监测难题,我们改良了视觉识别算法,这个创新点后来成了发明专利的核心。”崔贝贝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面记满了从机床轰鸣声中提炼的技术灵感。

产业转型的“探路者”

想要取得这些成果并不容易,崔贝贝除了“泡”在实训室,还常常到生产一线、产业一线。从校园走向企业,这名来自山东的00后女孩,已经对黄石模具产业如数家珍。

依托学校与湖北省工业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黄石模具协会搭建的“高校+企业+行业”协同平台,她带领团队走进黄石恒星模具、大冶华鑫实业等企业车间,将实验室里的技术模型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刚开始进厂调试时,有老师傅怀疑‘小丫头能懂设备?’但当他们看到实时数据大屏上跳动的精准参数,看到设备故障预警比人工巡查早了半小时,对我的态度慢慢从质疑变成了主动沟通。”崔贝贝说,现在团队常收到企业的“定制化”需求。

“工业是黄石的根和魂,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推进新型工业化、重塑黄石制造新优势的必然要求。那么作为高职院校,要如何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小二’项目主要就是围绕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着力探索助力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该团队指导教师占蓓介绍,下一步,团队将依托学校平台和地方企业,进一步加强市场调研,深入了解企业转型升级中的痛点难点,针对性优化项目。

职教赛道的“追光者”

在崔贝贝的成长版图里,职业教育是底色,也是底气。她大一就进入了学校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团队,跟着导师参与企业技改项目。“我们的课堂不在黑板上,而在机床边、代码里。比如学习传感器原理时,老师直接带我们拆装设备,这种‘做中学’的方式让我很快找到了兴趣点。”崔贝贝说,参赛经历更像一场“实战拉练”——从商业计划书撰写到路演答辩,从技术迭代到团队管理,每个环节都在重塑自己的职业能力。

如今,崔贝贝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上午对接企业需求,下午在实验室优化算法,晚上组织团队例会。这个曾在赛场上紧张到声音发抖的女孩,如今站在企业会议室里,能从容地用数据模型解读产业痛点。“有人说职业教育的学生是‘技能打工者’,但我们想用代码和算法证明,职教生也能成为产业升级的推动者。”她指着车间外正在建设的数字化工厂,眼里闪着光,“未来3年,我们希望‘模小二’能服务黄石80%的模具企业,让传统产业在智能升级中焕发新生。”

下周,作为东道主学校的参赛团队,崔贝贝和她的小伙伴即将亮相第八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全国现场总决赛。崔贝贝表示,自己将竭尽全力参加比赛,为学校争光、为黄石添彩,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答卷。(记者 阮瑞祺)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