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下旬,黄石地区遭遇连续强降水与雷暴大风侵袭,国省干线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极端天气,我市公路部门闻“汛”而动,启动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养护人员全线出击,昼夜巡查,确保全市869公里国省干线血脉畅通。
6月22日,阳新县率洲公路管理站巡查人员发现106国道军垦街路口扩建路段突发山体塌方,巨石裹挟泥沙轰然滑落,堆积路肩,行车安全岌岌可危。现场人员迅疾反应,规范设置警示标志疏导车流,同时上报险情。阳新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火速调集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赶赴现场清理塌方。经5小时连续奋战,投入7台设备、23名人员后,塌方终被清除,道路恢复畅通。
梅雨季持续雨水侵蚀易使路面产生坑槽,传统修补工艺受制于天气,隐患难以及时消除。面对梅雨季抢修难题,大冶市公路管理局引入新型“水补”材料——WHA(水固化反应型高强路面修复料),在雨中成功完成路面坑槽修复,实现公路养护从“看天施工”向“全天候响应”的关键跨越。
“WHA水补料固化快、强度高、耐久好且环保,突破传统工艺雨天限制,特别适用于汛期应急抢修。”黄石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养护科负责人介绍,此项“水补”技术的成熟应用,标志着我市国省干线养护正式形成夏天“热补”、冬天“冷补”、雨天“水补”的全天候、全季节养护新体系,“四新技术”正强力提升公路养护质效。
入梅以来,全市公路养护力量始终坚守一线,风雨无阻。截至6月底,累计投入应急抢险人员1300人次、机械设备56台班,清除塌方62立方米,修复路面830平方米,疏通边沟涵道32条,在暴雨雷霆中牢牢保障了干线大动脉的安全畅通。(记者 罗炜 通讯员 张珏明)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