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街吃遍美味 三味坊的早上好香

来源:[东楚晚报] 日期:[2025-07-23 08:36]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晨光熹微,黄石团城山三味坊已悄然苏醒。

最先到的一批商贩,支起榆木桌摊子,铺开水竹席面,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摆上油亮香糯的三鲜豆皮,支起铸铁大锅,热油翻腾。热闹的叫卖声里,掩不住邻里相遇的亲切寒暄。

复古韵味的建筑,飞檐斗拱,青砖黛瓦,古色古香的街道牌坊仿佛将人拉回旧时光。这里堪称下陆早餐的“集大成者”——遵义羊肉粉、安庆馄饨、广东肠粉、本地热干面、铜山口牛肉粉、铁山黑粉……一碗碗透着鲜香,在蝉鸣与晨光里碰撞出最鲜活的烟火,也拼出了下陆清晨最热闹的模样。

7月21日8时,黄班师傅掌勺的三鲜豆皮摊前排着队。铁锅烧得发蓝,他舀起米浆转着圈铺开,面皮边缘微微翘起时磕入鸡蛋液,用竹刮子抹匀,再铺上混着香菇丁、笋丁和五花肉末的糯米。“得等糯米吸足酱汁,表皮烤得焦脆才行。”他抹着汗颠锅,蒸汽里的米香肉香引得路人频频回头,高峰期一天能卖十七八锅豆皮。

贵州人刘顺静夫妇的遵义羊肉粉店已开了10年,羊骨与贵州中草药熬出的清汤泛着油花,配上胡辣椒,辣度却依着黄石人的口味减了三分。食客王先生大快朵颐:“汤鲜味美,羊肉也很嫩,我就住附近的小区,经常来吃。”刘顺静笑着舀汤,“我们一天最多卖过200碗羊肉粉。”

街旁安庆馄饨木桌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细嚼馄饨。“他们家食材新鲜味道好,我很喜欢吃。”老人独居,早中饭都在这条街解决,碗里的馄饨皮薄馅鲜,汤里飘着葱花,是他吃了多年的安心滋味。不远处,刘先生正教儿子吃铜山口牛肉粉:“油条泡汤里,面窝蘸汤汁,这样才够味。”粗米粉浸在红亮汤底里,牛肉块炖得酥烂,孩子学着父亲的样子咬下泡软的油条,辣得直咂嘴,却不肯停筷。

程记铁山黑粉摊前,食客们捧着碗站着,也吃得香。摊主抄起漏勺,粉条在滚汤里打个旋,浇上三大勺浓汤,铺上大块牛肉,“加腌菜更爽口”。黑亮的粉条滑入喉咙,微麻微辣的滋味炸开,让人额头冒汗,却直呼“过瘾”。而糍粑包油条的组合,总让下陆人想起童年——软糯的糍粑裹着酥脆的油条,个头大得能把脸挡住,配一口豆浆,甜咸交织的味道里,藏着几代人的记忆。

来这儿的人,多半不赶时间。有人从公交车站慢慢踱来,目光在各个摊位间逡巡;有人端着碗坐在石阶上,和邻桌的老街坊唠家常。“图的就是悠闲,还有胃里的满足。”一位食客说,筷子夹起豆皮的瞬间,蒸汽模糊了眼镜片,却挡不住嘴角的笑意。

“这里原来就是条小吃街,2018年改造后规范多了。”三味坊市场管理者张红英介绍,如今这里有42家商贩,多做早市,部分店家经营至下午。青石板路平整了,招牌统一成古色古香的样式,飞檐斗拱的建筑让老街有了新模样,但那份热闹劲儿丝毫未减。

张红英盘算着,接下来要迎合夜经济趋势,打造烧烤啤酒夜市街区。“让这里不仅有早餐的烟火,也有夜晚的热闹。”她望着晨光里忙碌的商贩,眼里有期待。

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靠的不只是嘴巴,还得有一颗浸透烟火的心。在三味坊,一碗热汤、一笼包子、几句闲谈,便是最踏实的生活滋味,也是这座城市最暖的底色。(记者 刘莹 实习生 张雯婧 余梓优)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