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陈贵林最近身体不好,儿女也顾不上他……”近日,西塞山区西屏社区曹家湾小区党支部书记向社区反映情况。电话传递的是70多岁独居老人陈贵林的生活困境。3小时后,社区网格员和民政工作人员出现在陈贵林家。
当天,面对敲门声,年迈体弱的陈贵林打开门先是一愣,碍于颜面从未开口求助的他,却没想到社区将温暖送到家里。社区网格员握住老人颤抖的手,像子女一样倾听老人的心事,一笔笔记下看病就医、生活照料难题,一句句化解他与子女之间的心结。“社区就是居民的家,你有难处我们帮。”网格员的话音刚落,老人紧锁的眉头悄然舒展。
这种“送上门”的关怀并非孤例。不久前,网格员一次日常电话问候,便得知独居八层高楼的汪建文老大娘困境:酷暑难耐,腿脚无力,买菜做饭成了过不去的坎。她的需求传递到社区,党员申剑即刻认领“点单”服务,精心挑选蔬菜水果当天就送达;社区幸福食堂则开出“特殊通道”,根据老人的需求定制送餐。当热饭热菜端上桌,老人布满皱纹的脸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社区暖心服务让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从服务陈贵林老人到汪建文老大娘,背后是西屏社区基层治理方式的转变。社区党委织密党建网络,让每个小区党支部化作“前沿哨所”,党员服务如同星星之火点燃楼栋。日常走访、电话嘘寒问暖、邻里互助,将过去坐等居民求助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摸排群众需求。社区党员主动“接单”,幸福食堂精准供给,让党的服务既有速度,又显温度。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西屏社区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让党的温暖如春风般吹在辖区的街巷之间,暖在老人舒展的眉宇之上,最终书写成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时代答卷。(记者 刘艳新 通讯员 潘世梅)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