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治理由“一条线”变“一股绳”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07-25 08:36]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盛夏的7月,西塞山区新建区社区新建一村小区的“睦邻小院”成了居民纳凉好地方。每天下午,主人蔡明球煮茶侍花,等待前来歇脚的邻居。这座爬满蔷薇的院落,是附近居民“家门口的凉亭”,也是邻里空闲谈心的好地方。从私家花园到社区公共客厅,“睦邻小院”的蜕变印证了创文给居民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

从“陌邻”到“睦邻”的破局

“社区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新建区社区党委书记陈骏深谙此道。如何推动居民参与?他的答案是:以兴趣聚人,靠能人破冰。

志愿者钱大贵被发掘出组织才能后,社区党委支持她组建女性合唱团“嬢嬢团”。从排练曲目到调解邻里纠纷,“嬢嬢团”用歌声打破冷漠,吸引60余名居民加入。团长钱大贵更是带头筹资,居民们积极响应号召,自筹资金改造破旧小屋,将“要我改”变为“我要改”,从而使居民有了活动的阵地。

摄影爱好者汪道元从未想过,他的烟斗手艺能成为社区交流纽带。在社区党委说服下,他开设“汪道元创新工作室”,吸引书法、根雕爱好者加入。居民在此交流技艺,更参与设计小区文化墙、策划“老物件展览”,让冷清的角落变成文化地标。

居民藤芳珍一句“民福楼后山雨天路滑”的诉求,被区人大代表田树坤记在心里。他带工程队实地测量,为山路安装不锈钢扶手。如今,这段曾让老人提心吊胆的泥路,成了“民情直通车”改造的缩影。

从“一条线”变“一股绳”

新建一村的变化,源于一套精细化治理架构,进行网格细分:将小区划分为“网—格—里—邻”四级,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居民骨干层层嵌入,形成“事在网中办、人在格中联”的闭环;众筹机制:针对房屋漏水、座椅不足等14件民生实事,采取“居民筹一点、社区补一点、能人捐一点”模式,两个月内完工率超90%;长效运营:孵化9个自治组织,制定《小区公约》,建立“一事一评”制度。如“嬢嬢团”自管活动经费,根雕协会承包绿植维护,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运营者”。

“过去社区干部忙得脚不沾地,群众还不买账;现在居民主动‘接单’,我们只需搭台。”陈骏感慨道,目前,小区治理由“一条线”变“一股绳”。

针对新建一村创文的成功实践,西塞山区着手将这种模式在全区推广,让居民切身感受到“小区是‘我们’的,幸福得靠‘我们’亲手织”。(记者 刘艳新)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