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区精准服务构筑优才生态圈 44家企业跻身国家高新技术行列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08-15 08:40]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13日,记者从西塞山区委党的建设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今年上半年,西塞山区围绕区域产业发展痛点,在精准引才、深化培育、优化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截至目前,该区有44家企业跻身国家高新技术行列。

瞄准企业紧缺需求靶向引才

如何为企业引进高端人才,西塞山区实施“一事一议”制度,携手大冶特钢等重点企业精准服务。今年5月,成功为大冶特钢引进3名高级技术职称人才和销售精英。

通过“校企共享计划”,引进湖北理工学院教师徐玉林博士到振华化学担任研发工程师,很快取得了技术突破,自主研发的高活性氢氧化铝晶种成功应用于种分工艺,研制的氢氧化铝产品性能优于国际市场上的同类晶种。

针对中小型企业普工短缺问题,开设返乡务工人员、大龄技术工专场招聘,灵活放宽明立科技等新投产企业在电工、数控车工等岗位对年龄、学历的限制,招到25名技能人才。

强化“吴运铎”劳模工匠品牌和“师父带徒弟”传承,联合黄石市临港技工学校与振华化学、绿创电子等30余家企业共建培训体系,开展特钢精加工、智能制造专项培训15次,培训技术工人800人次。

推动“校企共享计划”“工匠博士创新工作室”落地,攻克23项核心技术难题,助力企业生产效率提升。

拓宽社会技能培训覆盖面,叉车运输、花艺设计等18类职业技能培训惠及620余人,有效拓展灵活就业路径。

打造从研发到产业化完整闭环

技术工人是制造业最紧缺的,西塞山区为了招才引智,今年5月,举办“青创逐梦·智汇西塞”专项行动,6场招聘会组织34家优质企业提供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岗位1138个,吸引求职者2.3万人次,促成千余名在校生到该区参加实习实践。

积极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等资源,引进7名高校专家服务企业,在黄石产教融合大会上,促成祥宏机械等实现高端人才和技术项目精准对接。

通过“校企共享计划”,引进湖北师范大学教师曹艺博士到黄石科创模具技术研究院工作,主导新材料、智能制造仿真、新能源储能等领域研发,通过资源整合引入湖北师范大学分析测试平台,弥补企业检测能力短板,提升研发效率40%,推动技术成果向产业端落地,并促成5项校企联合项目申报。

区内科研平台建设取得可喜成果,由黄石科创模具技术研究院、宏旺轧辊牵头申报的“湖北省一体化压铸装备关键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成功纳入省级培育名单,成为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唯一的入选项目。

目前,“高校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园区”的创新闭环日趋成熟,已支持12家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在科技创新基金支持下,辖区研发投入连续3年增速超15%,44家企业跻身国家高新技术行列。

创造“来了不想走”的人才环境

招才难,留人更难。西塞山区为了留住高级职称人才和高学历人才,想尽办法完善服务体系,今年4月升级推出覆盖“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健康安居、科研支持”等11项专属服务的“西塞优才卡”,惠及35名人才。

31岁的杨博士来自宜昌,毕业于东北大学材料冶金专业,进入大冶特钢博士站工作,是西塞山区引进的人才。刚到该区工作,朋友不多,平时忙于工作,导致成了大龄单身青年。今年3月,通过参加区里组织140人规模的读书交友活动,结识很多青年朋友,还找到了人生伴侣。他兴奋地说:“个人问题解决了,就能更好地扎根西塞山了。”

该区还助力黄石市临港技工学校入选国家级工学一体化建设院校名单,新校区建设纳入2025年区级民生实事,今年秋季招生投入使用。

此外,该区畅通沟通渠道,坚持区领导联系专家制度,及时收集人才建议,并扎实解决问题。落实政策保障,解决人才安居、子女入学、项目申报等各类工作生活难题13项。

据悉,西塞山区将继续强力推进招才引智行动,加速产教融合及特钢产业链聚合发展,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记者 刘艳新 通讯员 方儒照)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