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黄石市福宁华服饰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市就业局“精准提醒+线上办理”服务,成功收到9653元稳岗返还补贴。
这是我市今年发放的第二批稳岗返还资金,共惠及48家微型企业。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助力市场主体“稳岗减负”,不断激发小微企业发展活力。
惠及近3000家企业
至今,黄石已经连续6年实施稳岗返还“免申即享”,精准触达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
稳岗返还,是为了稳定就业岗位、鼓励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而对企业发放的补贴。2019年之前,全国稳岗返还普遍实行企业申报制。2020年,黄石市人社部门坚持思想破冰,不等不靠找出路、想办法,依托信息化优势联合财政、税务、市场监管、发改等相关部门,在全省率先建立稳岗返还“免申即享”模式。
自我市稳岗返还推行“免申即享”之后,企业受惠面达到8倍增长。2019年全市通过申报制享受稳岗返还的企业有456家,2020年通过“免申即享”享受稳岗返还的企业达3769家,之后每年都保持在4000家左右。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9月,为19636家(次)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67亿元,涉及职工80.95万人(次)。
7月,黄石发放今年首批稳岗返还资金3911.8万元,惠及企业2881家;此次第二批资金发放后,累计为2929家企业释放政策红利超3921.6万元,间接稳定就业岗位超11.4万个。
近年来,黄石通过“免申即享”实施普惠制稳岗返还,不断提升政策的覆盖面和精准度,有力增强企业获得感,助力企业稳岗稳就业。
政策红利直达快享
走进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冶有色”),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在紧张忙碌着。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大冶有色技术改造、绿色升级和人才培养的压力与日俱增。近年来,该公司通过“免申即享”获得稳岗返还资金1621万元,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增强了企业稳定用工的信心。
大冶有色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有色金属代加工费逐年下降的情况下,企业利用稳岗返还资金开展职工培训稳定岗位,人员保持在9000人左右,未出现主动将职工推向社会的情况。
湖北京邦达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黄石分公司,也是今年稳岗返还资金受益企业。此前,因银行账号信息异常,市就业局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指导、线上协助等方式,帮助完成信息更正后,企业顺利收到107081元补贴,惠及257名员工。“资金主要用于员工失业保险支付和技能提升培训,缓解了我们的用工成本压力。”该公司负责人说。
据了解,稳岗返还资金可用于职工生活补助、社会保险费缴纳、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稳定就业岗位及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支出,确保政策红利直达企业和劳动者。
服务流程不断优化
“不用提交任何材料,钱直接到账,‘免申即享’太方便了。”14日,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此次资金发放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强了市场主体在政策支持下闯市场、谋发展的信心。
近年来,市人社部门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实现企业全程“零材料、零跑腿”享受政策红利。
通过主动对接财政、税务、市场监管、发改等部门,确立数据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对接社保系统,筛选企业参保信息;对接信用系统,确定企业信用情况;对接税务登记,确定企业拨款账户,每年对比核查数据达3万多条,大幅提升经办效率。
今年,市就业局通过大数据比对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发送服务短信累计超4000余条,精准提醒企业完善基本信息;对材料不全、账号异常的企业,提供“一对一”指导,确保政策覆盖无死角。
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送上门”,从“繁琐申请”到“资金直达”,创新服务让政策红利精准滴灌市场主体。市就业局相关负责人汪婷表示,将通过宣传引导、企业回访等方式,推动政策红利转化为稳岗促就业的实际成效,做实做优稳岗稳就业服务,为黄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民生保障底线。(记者 丁欢)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