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金牛镇湖北(大冶)朱鹮野化放归基地,数只经过严格评估与野化训练的朱鹮,在科研人员的引导下,翩然飞向基地周边的自然林地。据悉,此次放飞活动经过周密准备和科学论证,被选中的朱鹮个体健康状况良好,均具备较强的自主觅食飞行能力。
朱鹮隶属鹈形目鹮科,是我国珍稀濒危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东方宝石”,对生态环境要求极高。1981年,鸟类专家刘荫增在陕西汉中姚家沟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通过人工饲养繁育、野化放归等,40多年来朱鹮种群不断壮大,数量已超过1万只。而朱鹮保护,也被誉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
2023年9月,经过考察调研、专家充分论证,湖北(大冶)朱鹮野化放归基地项目正式落户金牛镇。据介绍,选择金牛镇建朱鹮野化放归基地,是因为该镇多为平原地区,河网密布,稻田或水域的鱼类、软体昆虫、蟹、虾、螺、蚌等资源丰富,且区域水域辽阔,丘陵林木茂盛,是开展朱鹮引入和放飞试验的理想地点。
2024年11月12日上午,20只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大的朱鹮,顺利抵达金牛镇朱鹮野化训练基地,正式在长江南岸开启定居生活。
“首批放归的朱鹮,都经过了严格的野外生存能力训练,从觅食技巧到避敌反应,所有考核都达标。”据大冶市朱鹮保护管理站工作人员邵爱玲介绍,该站前期对朱鹮放归区域周边开展了生态环境整治,实施了湿地修复、植被修复等,还投放了泥鳅、鱼虾等饵料,优化了朱鹮的食物链结构。同时,提前布设了多套红外监测设备,实时跟踪它们的觅食、栖息情况,确保它们顺利适应野外环境。
“此次朱鹮的成功放归,不仅是我市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突破,而且成为检验全市生态质量的‘活指标’。”大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胡广飞表示,下一步,该局将联合金牛镇及相关部门单位,继续做好朱鹮跟踪监测、湿地生态保护等工作,并打造以朱鹮为主题的生态文旅名片,带动更多人参与到生态守护中来。(记者 殷珂 通讯员 孙立飞 余锦杰)
编辑:熊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