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增长极建设更大成效服务全省支点建设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11-20 10:24]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中共湖北省委主办的《政策》杂志2025年第10期,刊发黄石市委书记郄英才署名文章《以增长极建设更大成效服务全省支点建设》。全文如下:

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北省委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担当作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文件,对支点建设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充分体现了省委牢记殷殷嘱托、勇担历史使命的高度自觉,体现了一以贯之建支点、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政治定力与责任担当。黄石市坚持对标对表,迅速召开市委全会,动员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进一步担当作为、奋进突破,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一、强化政治担当,以更高站位、更强信心服务全省支点建设

今年以来,全省支点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取得明显成效。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切实增强服务推动支点建设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一)在领会省委全会精神中进一步强化支点意识。深刻认识加快建成支点是新时代新征程湖北发展最重大的使命责任、最具感召力的奋进旗帜、最关键的战略牵引、最难得的历史机遇,牢牢把握支点建设战略目标、战略路径、战略抓手,始终把“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作为黄石服务推动全省支点建设的使命任务和具体实践,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在全面总结成绩与不足中进一步抬升发展标杆。2021—2024年,黄石GDP增速分别排名全省第5、第1、第3、第1,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4年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今年1—8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9.8%、全省第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9%、全省第6、连续21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12.19%、连续5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进出口总额518.9亿元、全省第2。但我们也清醒看到,当前黄石还存在经济总量不够大、产业结构仍然偏重和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偏低等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抬升发展标杆,保持奋进的状态,增强比拼的韧劲,不断提升发展的均衡性,以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推进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三)在抢抓机遇乘势而进中进一步作出更大贡献。近年来,在增长极建设引领下,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科创项目落地黄石,大量重磅利好政策支持黄石,黄石通江达海、买卖全球的枢纽功能进一步拓展,产业重镇、区域中心的发展地位更加稳固,广大干部群众的心更齐、气更顺、劲更足,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干事黄金期。我们将拿出时不我待的决心、舍我其谁的勇气、开拓进取的气魄,抢抓机遇、克难奋进,推动增长极建设乘势而进、聚势开新,努力为全省支点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强化实干担当,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增长极建设走深走实

对标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黄石“经济总量加快冲刺3000亿元、建设工业强市、打造全省科技创新协同区、建设临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要求,推动全市上下进一步加压奋进、聚力突破,力争到2027年全市GDP规模突破2800亿元、加速冲刺3000亿元,到2030年达到3600亿元左右。

(一)着力在打造工业强市上奋进突破。深入实施工业提质倍增工程,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线并进”,力争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今年突破3000亿元、2030年突破5000亿元。一是切实把准主攻方向。聚焦十条重点产业链,开展延链补链强链研究谋划,制定产业发展地图,分类培育重点产业链,动态优化产业链体系,以产业链能级跃升引领带动全市工业经济提档升级。二是精准优化区域布局。因地制宜明确各县(市、区)主导产业,持续完善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加强市级层面统筹谋划,推动产业链在区域布局上错位、协同、高效发展。三是大力培育重点企业。梯次培育链上企业,提高招商引资质效,进一步优化涉企服务,推动省市重点工业项目尽快落地开工、达产达效、入库纳统,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持续加强要素保障。推动资源要素向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集中,打造助力产业链发展的整体产业生态。

(二)着力在推进科技创新上奋进突破。一是建强用好创新平台。对内,引导支持全国、省级重点实验室有的放矢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全力攻坚“卡脖子”技术难题;对外,探索打造“3.0版离岸科创飞地”,集聚更多科创资源为我所用。二是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十百千”工程,力争今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32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突破280家。三是构筑人才竞争优势。突出精准引才、系统育才、大胆用才、用心留才,力争每年培养引进10名左右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培育青年科技人才300名以上。四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转化体系,确保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50亿元以上。

(三)着力在加快绿色转型上奋进突破。一是更大力度抓治理。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源头治理、重要水源地保护、“千村万树”绿化提升等行动,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二是更大力度抓保护。深入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一体推进禁渔、治岸、增绿、活水,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三是更大力度抓转型。持续优化调整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力争到2030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19.5%,顺利实现碳达峰。

(四)着力在增强枢纽功能上奋进突破。一是提升枢纽承载力。推进高速公路扩容、国省干线提质、时速350公里高铁纳入国家规划,提升“亿吨大港”能级,织密对接花湖国际机场“硬联通”,全面提升黄石内联外畅水平。二是提升枢纽竞争力。坚持以降本增效为核心,持续完善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努力把黄石打造成为中部地区物流方式最多、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城市之一。三是提升枢纽辐射力。建强用好国家一类口岸、国家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湖北自贸区黄石联动创新发展区、临空经济区等开放平台,力争今年综保区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元,全市进出口总额冲刺700亿元,临空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五)着力在深化文旅融合上奋进突破。一是持续擦亮城市名片。大力挖掘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中的黄石元素,持续丰富拓展“黄石,一个点石成金的地方”内涵体系,不断提升黄石文化传播力,让魅力黄石、奋进黄石家喻户晓。二是加强资源保护利用。以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创新矿冶、工业、红色、长江等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打造一批具有黄石标识的艺术精品。三是推进文旅产业升级。大力推进重点景区提档升级,突破性发展文旅消费新业态,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周末休闲旅游目的地。

(六)着力在加强区域联动上奋进突破。一方面,加快融圈入群步伐。立足武汉都市圈,面向长江中游城市群,全面加强与周边城市协同融合,努力为增强全省支点辐射带动功能作出贡献。另一方面,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持续壮大县域经济、园区经济、镇域经济,推动大冶市奋进全国县域经济五十强、阳新县奋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力争到2030年全市五大重点农业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300亿元。

三、强化责任担当,以更强本领、更硬作风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省委《意见》,激励广大干部在支点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创造新的更大业绩。

(一)全面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动力。坚持“以实绩论英雄”,突出“狮子型”干部标准,大力选拔在项目建设、改革攻坚、安全稳定一线表现优秀的干部,让“重品行、重实干、重实绩”成为黄石干部队伍的鲜明特质。

(二)全面提升干部干事创业能力。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不断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着力锻造铁肩膀、响当当、硬邦邦、嗷嗷叫、拼抢实的干部队伍。

(三)全面消除干部干事创业顾虑。制度化、规范化推进“能下”、严惩诬告、澄清正名,加大典型案例通报力度,持续释放尽职免责、容错减责的强烈信号。

(四)全面优化干部干事创业生态。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引导全市干部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融入日常、化为习惯,牢固树立团结意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建功增长极、合力建支点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