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盛平 记者 邹诗雅 冯小刚)22日,在阳新县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意见反馈会上,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林峰对阳新诗乡创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说:“阳新诗乡创建,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效果明显,规定动作非常扎实,自选动作尤为突出,特色十分鲜明。”
中华诗词学会副秘书长沈华维、宣教办主任王子江也对阳新诗乡创建给予高度评价,并说阳新县创建经验可作为标本在全国推广。
伴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战略目标的东风,阳新县委县政府把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作为培育文化自信、以诗词启智育人、淳化党风民风的重要举措,并决定于2017-2018年度创建“中华诗词之乡”。
阳新高质量推进诗词“六进”(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景点)规定动作。县检察院、阳新一中、陵园路社区、蓝缕彩印、枫林镇、龙港镇等单位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群众参与,措施过硬,保障有力,效益明显。
针对个性化的历史文化特色,阳新建设“进士长廊”、龙港镇红军街“红色诗联一条街”、莲花湖湿地公园“一亭三堂”等景观,形成了独具阳新特色的诗乡建设亮点标志性工程。
阳新诗乡建设基础雄厚,大多乡镇都成立了诗词分会,会员达3000多人,会刊已经出版96期,个人诗集88部。“腊八诗会”、中学生诗词大赛、大型诗词吟唱会等群众性诗词活动蓬勃持续开展。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卢素琴说,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是手段,不是目的,阳新一定借助这个契机,进一步抓好诗词传统文化的普及巩固提高,让诗词这枝传统文化奇葩迎风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