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情况已实时回传,管道上游10米处发现变形和水泥块堵塞!”日前,在黄石港区湖滨大道法院段的污水漫溢现场,市排水管理处工作人员通过操作台上的显示屏,清晰看到井下管道内的实时画面。这场无接触检测的主角,正是黄石最新投入使用的管道检测机器人。
在作业现场,这个长约50厘米、宽约20厘米、高约30厘米的“钢铁巡检员”格外引人注目:四个可更换的橡胶轮胎能根据管道直径(从30厘米到2米)灵活调整,适应不同水位和地形;机身前端的两个高清摄像头如同“复眼”,可360度旋转拍摄,将毫米级精度的影像实时传输至地面控制台。
“以前人工下井检测,不仅耗时耗力,还可能面临有毒气体、坍塌等风险。”现场工程师李师傅介绍,机器人检测效率是人工的5倍以上,且能进入狭窄、深水管道等人工无法抵达的“盲区”。
施工现场,只见机器人缓缓驶入堵塞管道。屏幕上,管道内壁的裂缝、沉积物清晰可见。15分钟后,画面突然出现阴影——机器人传回的图像显示,一处管道因长期受力发生轻微变形,一块约半立方米的水泥块卡在管道中央,导致污水流通受阻。“有了机器人提供的精准位置和图像数据,我们就能针对性制定清淤和修复方案,避免‘盲目施工’。”排水管理处负责人表示,此次检测为后续改造工程节省了至少3天时间。
据了解,这是我市推进排水管网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市推广这类智能设备,建立管网‘健康档案’,让城市排水系统更智慧、更安全。”排水管理处负责人透露,未来还将引入AI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机器人采集的数据预测管道老化趋势,提前排除隐患。(记者 丁欢)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