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记者从大冶市统计局获悉,2025年前三季度,大冶市围绕“冲刺千亿市、迈进五十强”目标,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7.9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彰显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与活力。
项目建设“加速跑”为经济增长注入硬核动力。大冶市坚持“一月一签约、两月一开工、季度一拉练”的推进机制,推动有效投资持续扩大。临空经济区·还地桥镇单日完成3个亿元项目用地清表,渤海科技、力拓桥梁装备等项目实现“3个月封顶、6个月试产”,刷新了项目建设的“大冶速度”。前三季度,该市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0个,其中27个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连续多个月份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对经济形成了有力支撑。企业生产一线同样热火朝天,传统产业通过技改焕发新生,华兴玻璃数字化车间通过工艺优化,生产成本下降2%,日产玻璃瓶突破350万只;新兴产业产能快速释放,长城汽车大冶基地前三季度总成下线接近3.5万辆,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产值实现高速增长。在项目与生产的双轮驱动下,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6和6.1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抢抓机遇助力发展能级提升。大冶市积极抢抓政策叠加机遇,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建设,紧盯“两重”“两新”政策窗口,前三季度对上争取资金达110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91.6%,其中1.6亿元中央无偿资金用于城市排水等基础设施工程,为承接光谷产业转移夯实了基础。产业风口把握精准,围绕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赛道,成功引进总投资15亿元的东贝铸造25万吨精密材料制造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年产25万吨高端铸件、1000万片汽车制动盘,年产值达20亿元,有望成为湖北制动盘产销龙头。氢能产业机遇也被牢牢抓住,通过主动参与湖北碳市场交易,相关产值预计在2026年突破10亿元。要素保障同步发力,针对企业用地、用工需求开辟“绿色通道”,前三季度保障工业项目用地792.43亩,新增来“冶”就业高校毕业生超4415人,帮助企业招工稳工7090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发展动能“转换快”凸显转型升级成效。产业结构持续优化,“3+2+X”现代化产业集群加速壮大,其工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进一步提升,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深入推进,尖峰新型建材、东贝铸造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无人工厂”,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0%。科技创新支撑有力,研发投入持续加码,“新科技18条”政策新增兑现奖补资金,企业研发机构数量和研发费用投入稳步增长,三鑫金铜智慧矿山等项目有效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于民,前三季度新增城镇就业106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持续提高,教育、医疗、农村基础设施等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该市正以攻坚克难的锐气和创新突破的智慧,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力前行。(记者 殷珂 通讯员 陈栋)
编辑:徐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