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下陆区检察院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院办理的涉市场主体案件平均办理周期与去年同比缩短40%,涉企长期未结案清理率达95%,为相关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2起案件获评省级典型案例。这组数据的背后,是该院今年创新构建的涉企案件“每案必检”机制的生动实践。
定制“多维体检”提升办案质效
“办理涉企案件,既要严守法律底线,也要回应企业发展实际需求。”下陆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表示。今年初,该院系统构建“一套清单、一个闭环、一体联动”评查体系,着力破解涉企案件评查标准不一、整改不彻底等问题。
围绕程序合规性、实体处理公正性、司法服务便捷性、流程效率性、办案效果可视性5条“评查主线”,该院细化17个核心评查点,形成覆盖质量评价、程序监控、法律监督、司法责任制落实的涉企案件“体检报告”。针对发现的问题,建立“评查—反馈—整改—评估”闭环机制。截至目前,已对2022年以来办结的81件涉企案件开展“回头看”,发现的不规范问题全部整改。
该院还将“事中预警”前置,将涉企案件办理与数据监管、周期提示联动,强化全流程监督。目前,涉企案件平均办理时长已从81天缩短至70天,办案质效与企业满意度同步提升。
科技赋能评查 破解基层办案难题
“过去评查几百页卷宗要几天,现在AI系统几分钟就能完成深度研判!”面对人少案多的现实,下陆区检察院建立起“内部科技赋能+外部多元共治”双线评查路径。
内部方面,依托全省检察机关案件质量评查智能辅助系统,实现线上“标准体检”。系统自动筛查疑点后,由人工初筛形成“问题清单”,复杂争议点引入AI辅助研判,使评查员更聚焦核心问题。
今年6月,检察官借助AI技术,仅用数分钟便完成对某公司关联的4起挂案卷宗研判,锁定关键依据,监督侦查机关对拖延4年的挂案作撤案处理,为企业卸下包袱。
外部方面,该院推行“开门评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代表、企业法务等参与评查,通过案例研讨、政策学习提升专业水平,构建“智慧工具+专业力量+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
做实“后半篇文章”延伸护企服务
“没想到检察院不仅帮我解决了跨区域经营审批难题,还助力企业拿下亿元订单!”9月29日,某民企销售负责人、社区矫正对象陈某某向检察官送来锦旗致谢。这是该院深化案件评查结果运用的生动缩影。
下陆区检察院坚持“评查不止于纠错”,通过汇编“错题集”、打造“例题集”,做实整改“后半篇文章”。针对评查发现的30个典型问题,编制《检察官办案常见“错题集”》,划定办案“红线”;通过正反案例讲评,引导检察官综合考量法律适用与企业影响,将个案办理融入营商环境大局。
在一起知识产权案件中,该院依托“四大检察”协同履职,不仅为企业追赃挽损200万元,还促使犯罪嫌疑人退缴违法所得980万元,该案获评全省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此外,该院梳理涉企刑事案件共性问题与风险点,形成报告供区政府和企业参考,并围绕企业法治需求,定制包含法律法规、风险防控手册等内容的“法治大礼包”,由检察长带队深入工商联、重点企业宣讲,精准解决涉法难题,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下陆区检察院检察长刘红斌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每案必检”机制,完善涉企案件质量监督体系,推动办理质效、服务能级、法治保障“三提升”,全力打造“办案更高效、服务更精准、企业更满意”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标杆。
记者 王兴杰 通讯员 胡少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