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会平
为认真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对推进市域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作了全面部署。作为基层公安机关,要在深入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中有所作为,就要准确把握四中全会精神,树立新思维、践行新警务、建设新警队,建设更高层次的平安黄石。
坚持共建共治,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借势借力、整合资源,健全“党政主导、公安主抓、部门共治、社会参与”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市级公安机关重点抓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将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纳入市域社会治理,置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特别是要加强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企业、平安社区、平安乡村及智慧交通、雪亮工程建设的顶层设计,通过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分层考核,推动平安建设真正落地。
县级公安机关重点抓资源整合、组织实施。围绕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层层压实责任、组织推动任务落实,特别是整合各方资源,发动各界力量,统筹推进平安区县、智慧警务、群防群治等建设,全面设立 “一居一警”“一村一辅”“交管路长”“乡镇交通管理员”“农村交通劝导员”,筑牢市域治理根基。
基层派出所重点抓基础工作、发动群众。建好社区警务室,推动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和社区警务工作平台融合共享,畅通社情民意收集渠道;壮大社区平安志愿者、组建专业治安巡逻队、发展“红袖章”等群防队伍,整合社区党员、网格员等社区资源,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建设“枫桥式派出所”。
确立数智思维,全面构建智慧警务。围绕公安工作现代化建设目标,强化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手段建设和应用,建立大数据智能应用新生态。
做优警务模式。狠抓“2+6+N”警务体系建设,即:强力推进大数据中心、情指勤一体化等2大基础建设,加快完善基础信息化、感应智能化、数据标准化、业务流程化、指挥扁平化、警务合成化等6大工程及创新N项工作模型,打造“扁平顺畅、智能精准、合成高效”的新型警务模式。
做实数据支撑。全面汇聚内外数据资源,做大公安数据库,提升数据碰撞比对、实战应用效率。当前,重点是强力推进“云端警务、数智黄石”大数据工程建设,对764个探头进行智能化高清化改造,新增978个智能化采集设备,新建287个智慧平安小区,确保重点部位的前端感知系统覆盖率、联网率达到100%。
做精应用模块。依托大数据中心和情指勤一体化平台,突出“人、地、物、事、场所”等基础要素,聚焦维护稳定、侦查打击、治安防范、服务管理等实战场景,在已建成30个应用模块的基础上,继续开发一批实战实用的应用系统或模块,确保执法勤务全程都有标准规范可循、警务活动各个环节均可获得数据支撑。
坚持以民为本,让群众共享市域治理成果。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做实做细服务管理工作。
要让黄石更安全。坚持打防结合、管控从严,统筹推进扫黑除恶、打击盗抢骗、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风险等系列专项行动,推进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改革,引导基层民警走进社区、走上街头,全力以赴增破案、压发案,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要让出行更畅通。借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东风,建立综合枢纽、快速高架、过街通道、立体停车、智慧交通等城市交通网络体系,解决城区停车难、行车难、行路难问题;常态开展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强力整治交通违法,营造安全畅通的行车行路环境。
要让办事更便捷。全面落实市“黄金35条”,依托公安政务服务平台,继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和“双千”活动,强力推进“一网通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公共服务评价机制,将评价的“表决权”交到群众手中,推动公共服务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作者单位: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