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水价听证会上,17名听证会参加人员均支持水价改革,却在网上引发一片质疑,央广网记者了解到,市发改委曾在4月3日于官网发布公告公开征集听证会参加人和征求公众意见。(央广网)
提前一个月发布公告、公开征集听证会参加人员、征求公众意见、听证代表全体支持……从程序上来看,这次听证会无可挑剔。可是,这看着合情合理的听证结果,为什么引发如此多的质疑?那些人为什么不报名参加听证会?有意见为什么不在发改委征求意见时提出来?
我觉得可能是他们此前压根儿就不知道听证会的事。
当然,有人会说,发改委已经提前一个月在网上公示了,不知道是因为他们自己不关心,和发改委无关。我想说的是,政府网站一般都有几十几百个栏目,一级栏目下面套二级栏目三级栏目,信息庞杂,把一个民众关注度极高的信息淹没在网站海量的信息中间,就像是在发改委院内贴一张告示,这种公示就是偷偷摸摸走个形式,生怕别人知道了,有可能还是事后挂上网的,把时间改成一个月前即可。
这绝不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看到太多类似情况了。比如有的单位招标公告、询价公告,项目干完后要结账了才挂出来,发布的时间当然要结合公告内容改过来,因为有很多网站可以改时间;比如有的干部任前公示,只在地方纸媒上发一下,绝对不能上网……
公告,就是公开发布的告示,在古代是要张贴在城门口或者交通要道,就是要让越多的人知道越好。反观上述这些公告,不准上网,上网了也可能是深藏在海量的信息中,生怕别人知道了,极力把“影响力”控制到最小。
他们究竟在害怕什么?我不好妄加揣度,但通过一些新闻可以看到一丝端倪。翻开纪委通报的案例,某单位领导帮他人拿项目的事屡见不鲜,试问一下,如果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他们何以施为?还有一些官员边腐边升,当真是把群众全部蒙蔽了?更可能是举报的渠道被一些人阻塞了。
再看那些“公示公告”,有多少是真正为了让大家广泛知晓?又有多少是为了应付性地走一个程序?至少,广州市发改委的这次公告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自来水价格调整,这是关乎家家户户的民生问题,在当地报纸、电视、网络等公共媒体上广泛宣传,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是应有之义。
希望我们的公示公告能够真正地广而告之,而不是应付性地走个形式,如果还是这般掩耳盗铃,将不可避免网上会铃声大作。
(徐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