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良法善治护航民营经济奔赴“星辰大海”

来源:[东楚网] 日期:[2025-04-30 16:52]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民营经济促进法共9章78条,包括总则、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这是我国首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它构建了保障民营企业权益的制度框架,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提供了法治保障

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关乎经济繁荣,也关乎社会就业、民生福祉等方面。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到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从支持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到深化金融赋能;从强化人才支撑保障到“真金白银”鼓励培育创新企业……一系列政策举措瞄准民营企业难点痛点精准发力,倾心倾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培育“沃土”,进一步提高了民营企业的生产力、竞争力,有效激发了民营经济经营主体的活力和内生动力。

据市场监管总局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新设民营企业197.9万户,同比增长7.1%,超过过去三年平均增速。截至3月底,我国登记在册的民营企业超过5700万户,占企业总量的92.3%。长期以来的实践表明,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如今,我国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法治已成为支撑民企发展壮大的坚强后盾。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政策落实和服务供给还存在短板、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还不充分等。民营经济促进法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写入了法律,把党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举措上升到了法律规范。该法的出台,意味着民营经济发展被纳入法治化轨道,必将有力推动营商环境扬长补短,增强营商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一个突出亮点是,有的放矢,对破坏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拦路虎”划出了的底线,拉起了“红线”。比如,要求实施限制人身自由强制措施必须依照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不得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物;禁止利用行政或者刑事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坚决遏制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行为。这些为涉企执法、监管提供了基本的法治原则和法律遵循,将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持续优化。

这部法律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强化教育引导。比如,对于如何发挥民营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民营经济组织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从源头防范和治理腐败,履行社会责任等,民营经济促进法作出了引导性规定。这些对于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发展、依法经营、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当然,徒法不足以自行。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立法迈出了关键一步,接下来要切实抓好落实。比如,加快形成以民营经济促进法为基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为支撑的法律制度体系。又如,在落实“非禁即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更好地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积极发挥作用、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投融资环境等方面,仍需细化配套举措,创新方式方法,完善工作机制。相关工作任重道远,需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尤其要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认真听取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而凝聚民智民力,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法治,既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坚实后盾。立良法促善治,民营经济崛起之路定能越走越宽,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奔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展现更新更美的画卷。

(杨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