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8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近日印发的《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25年版)》明确要求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并细化科室设置、人员配备、服务模式等标准。(5月8日新华社)
老年人就医有三大难:站不住、挤不动、等不及,现在又增加了一大难:不会用。医院里不管是挂号缴费、取药还是拿报告,设备越来越智能化,对年轻人来说肯定更便利,但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却增加了难度。不会网上挂号,不会使用自助机等等,让不少老人手足无措,看病成为老年人最发愁的事。
2021年6月,国家卫健委印发了《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便利老年人就医的通知》,要求医疗机构建立老年人快速预检通道,积极推行入出院“一站式”服务,构建适老化就医环境等。便利老年人看病就医,是医护人员最好的尊老行动。
应把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摆上医院的议事日程。在使用智能技术的同时,医疗卫生机构还需保留传统的服务方式,如现场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检查结果等服务,要有人工服务窗口,不能让老年人因为智能技术的运用而挂不上号、看不成病、办不了事。
要积极开展志愿者或专业护理人员全程陪同的助老就医服务,在挂号、化验、缴费、取药等看病的各个环节中提供指导和帮助,让老年人看病不再难。如湘雅医院的退休职工穿上红马甲成为志愿者,帮助老年患者便利就医,他们既发挥了余热,又提高了老年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各地借鉴。
相关部门应积极推广“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健康”,以解决就医“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互联网+护理服务”和延续护理,可让高龄老人、卧床不起的肿瘤患者、康复患者等绝对刚需人群,在家就可得到上门护理服务。特别是医院提供延续护理服务,既极大地方便了老年患者,更有利于提高患者居家自我照护质量、改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一份名为“空巢父母看病”的调查结果显示:老人生病时,有七成是自己去医院。数据还显示,我国独居和空巢老人数量已过亿。这意味着未来的医疗服务必须更好地瞄准老年人的需求,只有搭准老年人的需求脉搏,才能帮助他们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获得更好的就医体验。
(王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