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笔耕不辍,已经出版5本书

来源:[东楚晚报] 日期:[2021-08-20 16:00]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记者 万泰然/文 熊峤/摄

  “从孩提到老叟,做梦都想坐上新时代的《飞驰的列车》,奔向祖国繁花似锦的《春天》……以《处世箴言》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用《人生絮语》感慨万千,歌颂党、赞美新时代的《征途漫话》滔滔不绝……”这段文字摘自胡敏撰写的《征途漫话》中的《后记》。

  近日,86岁老人胡敏,将自己已出版的《飞驰的列车》《春天》等五本书整理成合集,取名为《胡敏文集》。大红色的外壳,烫金的文字,封面上的“胡敏文集”四个字由他亲手题写。

  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胡敏从没有停止过写作,一晃已经坚持60余载。“颗粒归仓,这套文集是我对自己的一个总结,希望能给看书的人一些启迪。”胡敏说。

  老师鼓励 开启写作之路

  “第一个在写作上鼓励我的人,是我的小学老师。”胡敏说,小学时,老师评价他的作文如同“铁焊的一样”,一个字都动不了。鼓励的话语如种子般种在少年胡敏的心里。

  在金牛中学读初一时,他写的一篇《神圣的梦》与初三学生写的作文一起获得了甲等奖。在大冶师范读书时,他讽刺校医的一篇短诗竟广播了一个星期。

  这些肯定,加深了胡敏对写作的热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的写作之路。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全国掀起学习雷锋的热潮。胡敏也被雷锋的精神所感动,有感而发写下文章《雷锋心中没有我》。他尝试着将这篇文章投给报社,没想到几天后,在《黄石日报》上竟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字。随后,他的文章经常被各报刊发表刊登。

  胡敏爱好写作,不拘泥于某种题材,不论小说、散文、诗歌、政论,他都广泛涉猎,勇于尝试。

  每一篇作品都是他日常生活中的一朵小浪花,比如反映都市生活的《车厢一瞥》《摸彩者》,反映农村小院的《三挂宗堂画》《佘氏就寝曲》等等。

  晚上打着手电筒写作

  创作热情被激发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工作后,胡敏也坚持写作。他说:“因为工作比较忙,写作时间比较有限,但只要有空,我就会写。”

  胡敏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他的很多文字都来源于生活素材的积累。“走路时、说话间,坐公汽的途中、进商店购物的时候,只要有了思想的火花,我都要及时把它捉捕、记录下来。”

  “写作是我最大的爱好,是我的乐趣。”他又说:“虽是乐趣,却也辛苦。”

  胡敏说,原来,一家十口人,住在两室一厅的房子,上有九十多岁的老母亲,下有三四岁的孙子,他总是等到夜深人静时写,起先他怕影响家人休息,用布遮着灯光,后来干脆关了灯,打着手电筒写。

  胡敏笑着告诉记者,他的床头有“三件宝”,是本子、笔和手电筒。“晚上临睡前都在想着写作,有时候半夜睡醒,突然想到一个好素材,或者一个好句子,马上拿出纸笔记录下来,又怕吵醒老伴,就用被子蒙住头,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写作。”

  走到哪里,胡敏就写到哪里。在桂林休养写了《漓江游记》;出差住旅店写了《开门的第八件事》;在火车上酝酿好了《病》的腹稿……孩提时的梦幻,学生时代的追求,工作时期的抱负,自己耳闻目睹的那些各色各样的人和事,都让他奋笔疾书。

  赴京领奖倍感鼓舞

  在发表的众多文章中,胡敏对《病》这篇文章有着特殊的感情。

  1987年,由胡敏带队领着一批劳模到桂林休养。期间有一天下大雨,大家都在房间里没有出门。闲来无事,胡敏一气呵成,创作出一篇1600多字的小说,取名为《病》。

  写好后,胡敏对这篇文章非常满意。于是第二天他将这篇文章送到《桂林文艺》编辑部,一位编辑看过后评价非常高,还答应尽快发表。可是一个星期后,稿件被退了回来。胡敏再次将文章寄给《南京青春》编辑部,得到的评价仍然很高,但依然被退……

  “我当时就寻思,是不是文章中讽刺的社会现象让编辑们犹豫了?”胡敏说,但他始终坚信这是一篇好文章。恰逢当时全国开展职工文学创作大赛,胡敏毫不犹豫地将文章寄了过去。没想到,这篇文章不仅获得了三等奖,还得到了原中国文联副主席张锲的点评,评价这篇文章“文似看山不喜平”。

  随后,胡敏到北京领奖。那次领奖给了胡敏莫大的精神动力。提起那次获奖,胡敏的脸上露出自豪的表情,他说:“当时得奖的人很少,全国不到30个人,这让我很受鼓舞。”

  90年代,胡敏退休以后,便一头扎进了文学写作的海洋,用文字照亮自己的晚年生活。

  “我想一直写下去”

  对于写作,胡敏有自己的感悟。他说:“写作不是做样子、比高低、显才华,而是感悟人生,更是提高自己、启迪他人的追求。最重要的是文章的字里行间,必须是作者内心深处真情实感的迸发与流淌。”

  因此,他十分珍惜自己的每一篇文章,无论发表与否,他都悉心保存下来。几十年下来,他的文章越攒越多。于是,胡敏萌发了出书的想法。

  2008年,他的第一本书《飞驰的列车》付梓出版,其中收录了他从上世纪60年代至2008年创作的小说、散文以及杂文。2010年他的诗歌集《春天》也问世了。

  他仍觉得不够,他更想将自己思想上的体会、感悟传承下去,既警醒自己,也启迪他人。于是他将几十年来创作和撰写的数百篇劝诫类的文章、诗歌、格言、谚语收集在一起,便有了他的第三本书《处世箴言》。其中包括劝学励志、立德修身、为人处世、教子持家、人生哲理、健康养生等方面。

  之后,他又相继撰写了《人生絮语》和《征途漫话》两本书,如促膝长谈般,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娓娓道来。五本书从撰写到编排、校对,甚至是封面上的题字,都是胡敏一人独立完成。

  今年,他将五本书整理成合集。他说:“一是颗粒归仓,二是时代的需要,三是作者的责任。希望能给看到这套文集的人一些人生启迪。

  “看书、看报和写作是我这一生最大的爱好。各种书我都看,它们是我的精神食粮。写作让我的心静下来,无杂念,更纯净。”胡敏说,“身体状况好的话,我想一直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