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龙港村那棵500年的柿树挂果了

来源:[东楚晚报] 日期:[2021-10-29 10:32]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记者 石教灯/统筹 黄醒尘/文 何戈/摄 胡靖 程武/视频 陆文博/制图

  秋意正浓,柿子红了。

  日前,记者一行走进阳新县龙港镇龙港村坑背湾,山脚下那棵古柿,嶙峋的枝条上挂满一簇簇、一丛丛火红的柿子,把荒芜的山野点亮。远远望去,像一盏盏红灯笼。

  从如梨子般的青绿,到霜降时的变黄、变红,柿子好像把积蓄了一年的力量都凝结在这小果子里,使了劲地耀眼、香甜。

  坑背湾的这棵古柿,有着500年树龄,是黄石地区年龄最大的柿树。

  几度风霜雨雪,见证岁月轮回。在漫长岁月里,这棵古柿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过往。

  古树档案

  树种:柿树

  科属:柿科、柿属

  树龄:500年

  树高:9米

  胸(地)围:80厘米

  冠幅:3米

  地址:阳新县龙港镇龙港村坑背湾

  1

  五百年古柿生机勃勃

  柿子是一种古老又传统的果子,在我国有超过3000年的种植历史。

  从古至今,人们对柿子的喜爱不言而喻,从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柿子画作,到好意头的“柿柿如意”、喜“柿”连连等民间谐音词句,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独特的存在。

  每年秋风染红柿子的季节,也是肖本高感觉最美的时候。

  今年54岁的肖本高,是土生土长的龙港人。“听老人们说,以前从村后南边山头往下看,两棵古柿就像鲤鱼鳍,矗立在村庄的正中间。”肖本高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搞建设,路边的一棵柿子树被砍掉了,只剩下如今这棵。

  粗糙的树皮和树干上的青苔显示着古柿的沧桑。树的主干已经中空,树枝弯曲地伸向空中,很有艺术感。

  “大约50多年前,古柿的主干发了虫害,主干开始枯萎,原本向南面生长的树干全部枯了,只剩北面的小枝丫。”今年68岁的肖唐合是古柿上一代管护人,在他看来,柿子树具有超凡的耐受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历经岁月,虽然主干逐渐中空,但古柿北面的小枝丫愈发粗壮。熟透的柿子红彤彤,十分诱人。

  古柿所结的柿子不大,如乒乓球般大小。有的被鸟儿争先恐后地啄食,有的掉落在地上,化成一滩滩红色的果酱。

  常言道,柿子要挑软的捏。轻轻掰开一颗饱满的柿子,清甜的馨香扑面而来,放进嘴里,细细品味,甘汁就止不住往嘴里钻。

  “今年上半年,省农科所的专家来我们这里取了古柿的枝条,说要带回去研究。”肖本高说,因古柿树年代久,且柿子香甜,省里专家专程来了两次,将对古柿品种和生长习性进行研究。

  2

  古柿孕育着精神寄托

  晴好的日头晒着山坡,暖洋洋的秋风吹着柿果。这些平凡而又非凡的物种,为这里带来了灵秀之气。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龙港村涌现出了无数革命先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践行着铮铮誓言。

  其中,龙港村一组新屋庄的萧钟音就是烈士代表。

  萧钟音为人勇敢慷慨,极富革命思想。1905年被总督张之洞挑选,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并与同学曹亚伯、阎锡山、陈天华、黄克强、汪精卫、马君武、张昉、居正、胡英等组织革命党,创办第一期民报,设法推广传播革命种子。

  1909年回国,次年改任吉林延吉厅审判官兼六道沟等商埠局长。1911年萧钟音与黎元洪等在武昌组织起义,任海、陆两军招待所总长,兼办鄂军军务。

  满军袭击汉阳时,萧钟音奋不顾身率部自武昌渡汉阳,将敌人追至汉阳扁担山,夺得机械马匹无数。

  1911年10月1日,萧钟音复夺汉阳,遂与满军决战于扁担山六昼夜,终因弹尽援绝于10月6日战死于扁担山北。嗣后,孙中山追封他为陆军上将衔。

  一般来说,柿子只有熟透了才显露出红色,但这棵古柿年年结果都比其他柿子红透的更早,村里的老人说“这是萧将军的魂儿在这棵树上,他跟树一起,保佑咱们呢”。 

  从此,龙港村的年轻人,参军打仗前都要去吃个红柿,寓意平安归来。新中国成立后,龙港村涌现出了无数英烈,仅抗美援朝期间,龙港村参加志愿军的村民就有15人。

  人和树之间,大概也是可以交流的。经历干旱也罢水涝也好,丝毫不影响它奉献给深秋的累累果实,并形成了深秋季节最夺目的存在。

  “没有人给它修剪枝叶,也没有人给它施肥浇水,但它天然的状态比修剪过更美,成熟后满树小灯笼像人均匀地挂上去一般。”肖本高说,这些年来,古柿早已成为龙港村村民的精神寄托和牵挂。

  3

  龙港村正阔步前行

  时间的脚步在树的年轮上轻轻走过,抚摸着粗糙的树皮,如同触摸到五百年前的阳光和雨露。

  同五百年前一样,村民们仰望着同一片星空,脚踏同一片土地。不一样的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如今龙港村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在变与不变之间,始终如一的,是一年又一年新结的红柿,和村里一张张充满希望的笑脸。

  “规划是龙头,田园变公园;人才是关键,离乡变返乡;农民是主体,农民变股民;文化是灵魂,农房变客房;生态是优势,环境更宜居;组织是保障,基层更善制。”龙港村村支书肖本贤介绍,龙港村辖8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湾,人口近40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291人,于2019年全部脱贫出列。

  目前,龙港村入股阳新县龙港镇坑背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55KW光伏发电,扶贫资金投入39.8万元,年收入约3万元;长丰米业扶贫资金投入30万元入股,保底分红3万/年;旺盛门业扶贫资金投入20万元入股,保底分红2万元/年……

  通过扶贫产业分红,带动93户贫困户收益,设置公益岗位11名。截至2021年初,村组水泥公路11公里,砂石公路8公里,村组硬化公路已经完成。村级小学(三层教学楼)1860平米建成,全村电网、通讯网络全部覆盖。

  “马上全村将新增路灯300盏,新建垃圾分类收集站6个,新建群众广场1个,计划新增组级硬化公路6650米,新修水利泄洪沟渠5670米,新增五个组自来水饮用工程……”谈起村里未来发展,肖本贤感慨,脱贫后,村民们的干劲更足了,每个人都有一个彩色的梦想。

  行走在龙港村,村民们丰收的喜悦与原生态村落中500年古柿,形成了一道美丽醉人的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