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冯三老”的自白:岁月静好,我们再活五百年!

来源:[东楚晚报] 日期:[2022-01-13 09:57]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记者 万泰然/文 周巍/图片 周巍 黄醒尘/视频 姜博/剪辑 彭冰洁/制图

  我叫阿枫,是一棵枫香树,但很多人误以为我是枫树。我的叶子一般为3裂,而枫树的叶子一般为5裂;我的叶子在即将掉落时才变为红色,而枫树叶子很早就变为红色;我是落叶乔木,高度可达30米,喜温暖湿润,而枫树不怕气候寒冷。而且我枫香的“香”字可不是白取的,我的树脂的确含有香气,人们美其名曰“白胶香”,可以入药或是调配香料,枫树可没这份特质。

  我生长的地方叫阿冯村,是阳新县浮屠镇一个宁静美丽的村庄。村里还有几个和我年纪不相上下的老友,我们一族的生命可以长达百年甚至千年,悠久的时光让我已记不清自己的年龄。

  听村里的老人说,我今年有500多岁了。500多年来,我安静地站在村口,抬头看山林绿意涌动,低头闻水田稻谷飘香,看着我们的家园从穷困落后到日新月异,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我们和阿冯村的故事,说来话长,有请阿黄(黄连木)和阿樟(香樟树)两位老友,先和大家唠嗑唠嗑吧……

  古树档案

  树名:古树群

  树龄:平均200年

  树种:黄连木、枫香、苦槠、樟树等6种

  数量:13棵

  地址:阳新县浮屠镇阿冯村

  阿黄的自白——

  日新月异 茅草屋换成小楼房

  我叫阿黄,是一棵黄连木,落叶乔木,可长到20米高,长在阿冯村上信开组。我和枫香兄弟一样,已经500多岁了,从一粒发芽的种子到如今,我的枝干经历了数不清的风吹雨打和寒来暑往。

  离我最近的这户人家,女主人叫张如意,今年50岁了。40年前,她从大冶来到阳新时,还是个瘦弱的小姑娘,转眼间,已是两个孙子的奶奶了。

  那时候,村民普遍都很穷,张如意住的还是茅草房子,破败不堪,下雨的时候,他们搬出家里为数不多的锅碗瓢盆,接房顶漏下的雨,屋里屋外都是滴滴答答的声音,我心想,还不如到我身下躲雨呢。

  务农是当时村民的基本生活来源,张如意一家靠种植水稻为生。小姑娘很能吃苦,别看她个子小,迫于生活,也要和男人们一样上山砍柴,再挑到镇上去卖,以此赚取些家用。

  我周边以前全是水田,没几户人家。但是,村里人都说我和苦槠老弟能活这么久,长这么大,是因为我们脚下的土地风水很好,他们喜欢在我们的枝上系上红丝带,祈求福祉。

  晴天,温暖的阳光透过枝叶洒在土地上,忙碌了一天的村民疲倦地靠在我脚下;雨天,我的枝叶像厚实的伞,过路人躲避不及突如其来的骤雨,便在我的树荫下暂避。我喜欢听他们说年成好坏,聊今昔变化。

  后来,日子好过点了,张如意一家用石棉瓦盖了新房子。再后来,她爱人和儿子随着进城务工的浪潮,离开村子去外面打工,挣得比以前多了。2004年以后,他们也和其他村民一样,盖起了小两层,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了。

  我旁边这棵黑黢黢、掉光了叶子的家伙叫苦槠,也有好几百岁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大约2000年起,他开始病歪歪的,村民们想了很多办法,打药、修剪,都没什么效果,现在树身已经完全空了。我想他已经过世了,怎么叫他也不答应,村民们都很惋惜。

  2008年,村里专门购来一批砖、水泥等材料,给我砌了一堵圆形护墙,还把我裸露在外的树根进行培土呵护,这下我站得更稳了。

  阿樟的自白——

  沧海桑田 小学堂改为村委会

  我叫阿樟,是一棵樟树,又叫香樟,常绿大乔木,高度可达20米,今年600多岁了。我觉得我叫阿香会更好,因为我的枝叶能散发香气,是外在香;枫香老弟是树脂香,是内在香。但是当人们经过时,你说谁更香?为了和谐共处,我们就都不叫阿香了吧,哈哈。

  在黄石,我是很常见的树种,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旁边那棵弯着腰的是苦槠,另外一棵掉光了叶子的叫枫香。

  我比他们年龄大,而且体形比他们好看多了。我们仨都长在村委会门口,每当有人经过,看到我高大的身姿和漂亮的身形,而且四季常青、青春不老,都会忍不住赞美一番:“阿樟这爷们真帅!”

  几百年的时光真漫长,好在我们仨隔得近,能互相做伴。我记得,很久以前,还是他们口中的民国时期,这里有一个“下学堂”,里面的孩子们成日里念着唐诗宋词、四书五经。

  后来,经历了动乱、贫穷、饥饿,学堂自然而然荒废了。新中国建立后,村子重新恢复了原来面貌,并慢慢发展起来。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村民也基本解决了温饱,开始关注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简陋的办学条件没有阻挡孩子们渴望知识的心,他们纷纷从自家搬来了小桌子、小椅子,自己买了书本,就这样,在曾经“下学堂”的位置,重新建起了学校。

  简陋的土房子,一共5个班,100多个孩子。阿冯小学是六年制学校,教授的课程包括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现在的村委会副主任陈从猛曾在这里当过老师,教孩子们数学。

  那真是一段欢乐的时光。春天,教室里传来琅琅读书声;秋天,下课后孩子们喜欢捡枫香掉落的红叶,夹在书里。体育课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一个个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绕着我们脚边玩耍、跑步、做操、跳远。有顽皮的孩子还想爬到我身上来,幸好被老师喝止。

  1997年,学校办学条件好了,在旁边加了一栋教学楼,学生增加到300人,他们看到新教室、新课桌、新书本,高兴得上蹿下跳。2017年,学校改建了教学楼。

  2019年,村里的几所小学合并成公桥完全小学,学校面积更大,教学设施更齐全,我们很开心,孩子们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了。虽然,我的耳边变得清静了,但寂寞的时候还真有点想念他们。阿冯小学被改建成了村委会,成了现在村干部们办公的地方。

  阿枫的自白——

  翻天覆地 村民生活大变样

  阿黄和阿樟两位老兄有点不够意思,这么多年交情,这些故事,我还从没听他们认真说过。

  但是他们肯定不知道,阿冯村这个名字的来历。我也是偶然听一位老人坐在我脚边休息时聊起的。据说,当年,最先在此地落业的太公信佛,太婆姓冯,于是各取一个字,便有了“阿冯”这个村名。

  受地理位置限制,村子交通闭塞,自然湾分散,山林面积多,耕地面积少,很长一段时间里,村民只能靠务农为生。后来,村里的田地有不少都荒废了,村民也越来越少,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听说年轻人去了更遥远的地方,那里高楼大厦、霓虹光转。如今,富了的村民逐渐回流,村里房子越来越多,小两层林立,城镇化趋势日益明显。

  确实,这些年,村里发展真快。2016年以来,村里成立了大大小小的合作社,我从景华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宋从河和陈从猛的闲聊中听说,目前,全村有7个合作社,总共养了12万多只鸡,年产值为1800多万元,养殖产业带动村里100多人就业。这是以前没听过的数字,真为村民们找到了发展道路而高兴。

  在村干部的交谈中,我还得知,近年来,村组公路硬化2500米,将原已硬化的3000米村公路路基加宽,种植绿化苗木5000余株,安装太阳能路灯100余盏,改造村里的危房,新建活动广场2000平方米,形成了200千瓦光伏发电,养殖蛋鸡,种植杉木、油茶等4大主导产业,带动在家的劳动力开展种养殖发家致富。

  此外,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步完善,水、电、网络等日常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综合服务设施配套更加齐全。图书室、民主调解室、警务室、文体活动室、健身广场……这些我以前没听过的名儿,越来越多了,村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他们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百年时光里,我们看着漂亮的小楼房拔地而起,连绵的杉木和竹海翻腾着绿意,金黄的水田稻谷里,野鸭扑棱着翅膀,悠闲地来回踱步或嬉戏,对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有了深厚感情。

  我们都已经五六百岁了,虽然一天天在变老,不知道还能守护阿冯村多久,但老话说得好,“古树千年在,乡愁百代留”。在世代繁衍生息、生产生活中,我们与村民休戚与共,他们将我们妥善照顾,我们替他们存贮乡愁。

  岁月如此静好,我们还想再活五百年!相信有了人们的觉醒和爱护,我们一定能够再活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