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平巷的秘密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3-02-23 11:24]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 阎建武 文/摄

铁山多山,其中麻雀山我去得最多。不过,穿过它北面山角,与东竖井相邻的那条平巷的秘密,我却是近期才探知的。

说起“麻雀山”,矿区人或许觉得陌生,若谈到它的俗称“碉堡山”,年长的居民几乎人人皆知。1938年10月20日,日军占领大冶铁矿后,在该山顶部筑有碉堡,故得此名。它纵卧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老游客中心正对面,东竖井井架南边。

位于碉堡山北面山角处的平巷

记得七八岁时,我第一次登上此山,看到碉堡已成残垣断壁。翻开一些砖头和石块,我还捡到了几个日军留下的弹壳。若保存至2004年9月,矿里建设博物馆时,捐献作展品,还是益事一桩。可惜年幼不懂收藏,遗憾至今!

1974年9月,我入矿子弟中学读高中,碉堡山曾一度成为学校的学农基地。有一天,我们到东面山角,也就是现在矿山公园主碑西面原有的一条大水沟里挖污泥,挑到新垦的地里作肥料。我们在班主任陈贵德老师的带领下,猛干了一阵子,累得够呛,便去那条平巷里休息。平巷有两百多米长,凉风习习,人行道两边清水潺潺,顶部几盏电灯闪着昏黄的光。陈老师问道:“谁知道这个山洞是什么时候凿通的,有什么用途?”我们纷纷摇头。“都不知道呀,看来这里还有秘密哟!”陈老师的这句话存留在了我内心深处。

1987年3月,我调到机动车间工作。那时东竖井属机动车间管辖。有一次,我们几位车间领导扛着耙子铁锹先到井下-53水平,然后往上清理一条泵房人员行走的斜坡道。2006年2月22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奠基后,这条有712级台阶的斜坡道经过整修,成为“井下探幽”的通道。不过当年,斜坡道每级台阶都有石渣和稀泥,清理后利于工人安全上下。我们干了两个多小时,走出位于碉堡山东侧出口后,到平巷里小憩。猛然间,十多年前陈老师在这里的问话又回响耳畔,我便向同事打听。他们有的说这是日军占领时,为了采矿开凿的;有的说是50年代,为便于运送备品备件打通了此山。对这些说法,我心存疑问。

2002年,原本冷清的东竖井一带呈热火朝天景象,矿里开始在这里兴建工业旅游项目。作为参与者,我又经常去。2005年7月23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规划确定后,那座日军碉堡也列为了景点,相关人员到现场商定要“修旧如旧”。为便于来此处的游客观赏公园全貌,还决定在碉堡的北面,也就是平巷的上方建座凉亭。当时,有人建议将平巷也辟为景点,修条小路与凉亭连接,游客无论上下,都能曲径通幽。可是 2003年,平巷已作为生产设施铺设了小铁路,用于转运从东竖井提升上来的矿石,到平巷西头翻卸。建矿山公园不能与生产冲突,这个建议只能作罢。

不过,陈老师当年所说的话一直在心里。最近,我因写作涉及到这条平巷,探究之欲瞬间强烈,我撂下笔,立马去了矿山公园。

进入景区,我径直走向那里。东竖井及平巷入口与景区之间,一长溜用以隔离的白色栅栏还存在,但是,近20年岁月更迁,此处面目全非。东竖井已于2019年8月停止运行,平巷也闲置了,入口处草侵路面。我朝平巷里面望去,小铁路已全部拆除,人行道两边的流水不复存在,除西头出口闪烁一圈光亮外,什么也看不见。既有怀旧心理,又想寻找线索,我走进漆黑平巷,结果踏进了一滩积水里,只能不管不顾,快步前行。出了平巷,发现这里枯草垂吊斜挂,更为荒凉。我在出口细观慢寻,未见任何线索。

无功而返,心有不甘,又给几位老同事打手机询问,他们都说不清,托人查找矿技术档案,也无收获。沮丧之时,我想起了老友许士强。他曾任矿山公园主任,对有关史料掌握较多。许士强拉着我来到平巷入口左边,白色栅栏外侧的角落,他扒开杂草乱枝,“你看,谜底就在这里!”是一块陈旧斑驳,有中英文说明的标示牌:“汉冶萍公司开凿的运输巷道·20世纪20年代末,大冶铁矿开采狮子山三层采区(与象鼻山相望的一面),为了把狮子山三层的矿石运往得道湾装矿码头装火车运至石灰窑江边,决定凿穿麻雀山,建设运矿轻便铁道。此为麻雀山运矿巷道,系工程师盛芷皋设计并指挥开凿。”我情不自禁用手去抚摸标示牌。摸着摸着,愧意萌生。这段文字显然出自矿史专家马景源先生,立在这里近20年了,我竟然一直未曾留意……

我指着标示牌上面“盛芷皋”三个字,问道:“他是不是盛宣怀家族的?”许士强摆摆手,“盛宣怀祖籍江苏常州。盛芷皋是湖南湘潭人,毕业于湖南工业专门学校,当年是大冶铁矿采矿股技术助理,辅助管理采场和矿石质量。”我又凑近标示牌看了一遍,感慨道:“这条平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视之为勾连汉冶萍公司兴衰的节点似不为过。”许士强沉思了好一会儿,说道:“节点之说有道理。”我又补充:“由此往前,可追溯汉冶萍公司的创立和发展;由此往后,可了解汉冶萍公司的萎缩和消亡。”许士强听后兴趣大增,邀我去他办公室详谈。

借助资料,我俩粗略地梳理出这段史实:1908年3月26日,盛宣怀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次年,公司生产出现转机,仅大冶铁矿产量就达30.9万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汉冶萍迎来短暂黄金期,1920年大冶铁矿产量创纪录,达82.4万吨。之后,汉冶萍公司逐渐衰落,1924年汉阳铁厂全部停产,1928年萍乡煤矿被江西省政府接管,仅剩大冶铁矿仍在生产,所产矿石全部用于偿还日本债务。大冶铁矿实际上沦为了日本制铁所的供矿单位。

正是在这个时间段,开凿了这条平巷。从客观后果评价,它为转运矿石到石灰窑江边装船,再运往日本提供了便利。平巷是日本人用显失公平的资本输出方式,掠夺大冶铁矿矿石的罪证。1938年10月大冶铁矿沦陷后,它又是日军野蛮抢夺矿石的罪证。1945年8月,抗战胜利,9月国民党政府派员接收“日铁”,次年5月27日,“日铁”人员从石灰窑岸边灰溜溜地登船回国。1948年2月16日,汉冶萍公司消亡。次年4月16日凌晨,铁山解放。1955年7月,大冶铁矿重建工程开始,平巷不再作为生产设施,这也预示一座更大规模的现代化矿山即将崛起。

串连起这段史实,夙愿了解,我却久坐无语。咀嚼平巷的前世今生,有悲愤,有欣喜,还有一缕惋惜滋生。平巷在生产中固然失去用途,但作为历史遗迹,不应该被荒弃。倘若这样,就如同马克思曾用过的形象比喻:倒洗澡水连同孩子也倒掉了!

铁山多山,铁山多铁。正因为如此,铁山史实多、遗址多、故事多、传说多。或许一处并不起眼的设施、建筑、设备,甚至山丘,都有丰富内涵。对它们,我们唯有敬畏、探究、保护和利用,才不负上苍,不负历史,不负先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