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城山公园俯瞰
团城山公园大门
山如团城,水作襟带,半城山色半城湖。
从开始的一座荒山丘,到如今的一座现代新城,这就是团城山。
连日来,记者走进团城山及团城山公园,探索这里的地名文化发展轨迹。
团城山地名溯源:
荒山丘—公园—新市区—街道办
团城山,如黄石城市发展一般,是一个活地名。
《黄石市地名志》记载,团城山之名最早源于一座荒山丘“团城垴”,后指延伸入磁湖的如环抱之形的连绵山丘,以“山势回环,形若团城”而得名。
可以说,不同时期的团城山所指的地理区域范畴不同。黄石建市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团城山”的概念与区域所指为如今的团城山公园范围,张家湖(如今的磁湖)之畔的半岛。
彼时被磁湖环抱的团城山自然风光无限。宋代元丰三年(1080年)秋,苏轼遇骤雨,进磁湖避风浪。当时船停靠在湖中一个小岛边,据传为与团城山相对的鲇鱼墩,苏轼百感交集,当即赋诗两首——《舟次磁湖,以风浪留二日不得进,子瞻以诗见寄,作二诗答》。而后,苏轼多次乘船游磁湖,团城山作为磁湖上的明显地标,显然苏轼曾经踏足过。
改革开放后,团城山的区域所指第一次在城市空间发展规划上得到延伸。记者查阅《黄石市志》得知,1978年,那是黄石第八次编制城市规划,提出“调整改造老城区、控制铁山、充实下陆、发展西塞、开辟团城山新市区”的城市建设指导思想,编制出台了《团城山新市区规划》,明确团城山新市区为“全市政治、文化中心”。
彼时,团城山从半岛的山水形胜的地理概念,一下子跃升为规划占地5.3平方公里,人口容量为6万人的城市新市区。
20世纪80年代,我市修葺并开放了团城山公园、鲇鱼墩和澄月岛。与此同时,事关团城山发展的一条重要湖堤道路,湖心路修建竣工,后湖心路更名为杭州路。
1988年,团城山新市区迎来首批乔迁居民。在鞭炮声中,乔迁居民乘坐的汽车徐徐启动,黄石大道两旁行人纷纷驻足,向第一批进驻团城山的居民致意。
当时,我市在团城山新市区开发修建了7个生活小区,规划容纳10万人口。当时黄石电厂、华新、供电、黄棉、纺机等大型企业,都购买了住宅楼。
1992年,黄石市首个开发区——黄石团城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改名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这是团城山地理地名第一次走进城市区划。彼时,团城山开发区是我市第一个成片开发区,总面积12.63平方公里,区域空间再次扩容。
2002年,时任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家宏在建区十周年时这样写道:“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磁湖西岸这片三面环湖的荒山丘岭上应运而生。”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团城山发生了巨变,工作生活在团城山的黄石文化名人、文史专家刘远芳亲历了这段时期的发展。
其间,市政府迁入团城山,人民广场建成;黄石二中迁入团城山;黄石市第一个安居工程、团城山第一个商品房小区石榴园小区建成;而后宏维·山水明城、琥珀山庄等一批商品房小区建成;武商量贩落户团城山;柯尔山-白马山公园、磁湖湿地公园等建成;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相继落成;黄石市市直机关大批迁入团城山等等,宣告了团城山新市区已成为全市的政治文化中心。
如今行政区划上所指的团城山为团城山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为20平方公里。
在行政区划上,团城山的沿革为:1949年,团城山隶属大冶县申五乡,同年12月隶属成立的石矿区;1950年,属黄石市郊区政府;1958年,更名为南湖公社,成为黄石郊区农业生产的核心。1984年,撤社建乡,为南湖乡;1988年,正式设立团城山街道办事处,与南湖乡人民政府合署办公;1992年,团城山街道办事处托管于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2001年,“撤乡并街”保留团城山街道办事处名称;2011年,取消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
团城山公园:
魅力无限的山水园林风景区
如今,团城山这个地名最被大众熟知的是团城山公园。
团城山公园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建市之初。据《黄石市志》记载,1953年,市人民政府投资5.3万元,组织群众在团城山栽植苗木、花卉,购置游船5只,建凉亭、游泳池各1个。
1980年12月,黄石正式批准《南湖风景区建设规划》,团城山公园作为当时南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此开始了各项建设。
曾任团城山公园管理处主任、黄石园林局总工程师的汪道明,从1981年参加工作直至2014年退休前,整整33年,他一直在黄石园林系统工作,对团城山公园的历史发展如数家珍。
“那时,黄石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松树、樟树、女贞、梅花、桂花等树木,现已郁郁成林,形成了较好的景观。”汪道明回忆说,1985年团城山风景区管理处正式成立,随即着手建设鲇鱼墩、逸趣园,开辟了临时性的花圃生产基地、盆景生产基地、小型育苗基地。
1986年10月1日,逸趣园竣工并对市民开放。这个最初占地只有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654平方米、当时耗资55万元修建的逸趣园,是黄石市盆景园中的微型盆景展览区,也是黄石市第一个仿古园林建筑。
汪道明介绍,“逸趣园的楼、廊、轩、亭等主体建筑和装饰构件,均由混凝土代替传统的木材,这在黄石市古建筑施工应用的新工艺中尚属首例。”随后,映趣园、野趣园相继建成,形成“名园三趣”的趣园景观风景线。
随着建设的逐步推进,团城山公园一次次声名鹊起:1999年,团城山公园被建设部《中国名园》评委会评定为“中国名园”,全省仅团城山公园、黄鹤楼公园、中山公园等几家公园获此殊荣。
21世纪初,黄石市友好城市——新西兰纳尔逊市在自家繁华地段,修建了一座名为“中国黄石”的公园,而这座公园设计参照的蓝本正是团城山公园。
2000年以来,我市对团城山公园实施扩建及滨水樱花带建设工程,对园内园林建筑进行修缮、改造梅花谷、实施“三趣园”至泉塘路教堂以东范围内的扩园改造、建设团城山公园山体健身游步道及景观亭。
春日樱花如雪,夏日荷塘垂钓,秋日丹桂飘香,冬日枯荷听雨。如今,走进团城山公园,只见磁湖波光潋滟,四季美不胜收。这处城市休闲胜地,不断吸引着城市居民休闲游玩,近年来举行的樱花节更是吸睛。
可以说,团城山及团城山公园不仅在于山水形胜,更在于它承载了一方水土的历史记忆与未来憧憬。
记者 吴海峰/文
编辑:徐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