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在演出前试音
扫码看视频
“准备好了,开始吧。”
6月26日中午,一场雨过后,阳新县黄颡口镇凤凰村凤凰湾的东花园苍翠如洗,香樟树在湿润的空气里散发出清新怡人的芬芳。
小板凳、小石桌、小座椅,在园里的一处休闲凉亭,村民们围坐成一圈。
“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挂红灯……”随着一阵悠扬的笛子声,手握麦克风的马兰香唱起了民间小调《孟姜女之十二月调》。
“好听,好听!”凤凰村凤凰湾93岁的柯美玉听过三次这样的演出,直夸“唱得真好听,每次都会从头听到尾。”
二胡“聚友”奏乐章
马兰香今年63岁,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海口管理区七约村人,当过村妇女主任。她所在的“乐队”,是一支自带泥土气息的草根乐队,“拉拢”成队仅仅两年时间。乐队具体叫什么,他们还在酝酿之中。
“这样一支队伍,其实是靠一把二胡‘拉拢’的。”乐队发起人李发洪说。
今年63岁的李发洪,读高中时是学校里宣传队骨干。毕业后,他到镇政府工作,后又调到镇财政所任财税专管员。
因为经常下乡,又要驻村,他就随身带上一把二胡,闲时就拉拉二胡。这一拉,他还真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财税征管工作也顺手得多。
就这样,李发洪在工作中结识了一些爱唱歌、爱拉琴的中老年乡村文艺爱好者。闲时,他们就聚在一起学唱歌、学拉二胡。
2023年6月,李发洪退休后,与养蜂人梁德胜,退休教师潘龙发、石义虎,退休村干部黄治平、柯美林等人组成一支临时乐队,经常聚在一起走村串户,拉拉唱唱,不计任何报酬。
今年春节期间,这支乐队人员扩充了。七约村的马兰香、凤凰村乡贤梁谦胜、沙港村退休教师冯进孝等人也加入到这支队伍。
人多了,乐器、乐曲丰富起来了,乐队也越来越有范儿。谁负责后勤、谁负责节目,谁负责通联,都建起了制度,落实了责任。
乐队队长潘龙发说,乐队现有固定队员12人,临时队员20余人,平均年龄63.5岁。忙时,大家搞家务、农务;闲时,大家聚在一起,在村里吹拉弹唱……
作为乐队发起人,李发洪算了一下:两年间,这支草根乐队走村串户,演出了80多场次,受益群众数千人次。
“我们队里故事多”
扎根泥土、立足乡村、服务村民,这支草根乐队,宛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将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吸附其中,为他们的晚年生活晕染出绚丽色彩。
一把二胡,几多深情。李发洪手中的二胡恰似凝聚人心的一把火种,悄然点燃了许多人潜藏在心底的快乐梦想。
在李发洪的感召下,今年72岁的尖峰村退休教师石义虎,从零开始拜师学艺。很快,他便成了乐队的铁杆队员。他71岁的妻子冯叔芳虽有病痛在身,但老俩口一起出门听歌练曲,心情也松快了许多。
泵站村退休村干部刘元文刚开始学拉二胡那会,不会调弦,弦音也总是跑调。在李发洪帮教下,如今也能走上舞台了。
富池镇良畈村70多岁的黄治平,在村支书岗位退休后,也被二胡的魅力深深吸引。加入乐队后,他寻得了不少知音好友,琴声里满是欢愉。
马兰香有着清亮动人的嗓音。去年她加入队伍后,无论外出演出,还是在家学习,她几乎一场都未落下。排练节目、熟悉曲调、试唱红歌、学练二胡……现在,她成为了乐队的主唱。
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这支草根乐队里的故事如丝线般交织成一幅温暖动人的画卷。
73岁的养蜂人、凤凰村上梁湾村民梁德胜,当过湾里的会计,从小喜欢音乐。直到65岁时,他才拿起二胡,凭借着对音乐的热爱,勤学苦练,最终加入了乐队。他的老伴向金花则负责演唱,夫妻俩夫唱妇随,琴瑟和鸣,成为乐队中一道温馨的风景线。
老有所为展风采
广交好友、充实生活、愉悦身心、发挥余热……在乡村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总有一些温暖的身影,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间大爱。
李发洪便是其中一位,他不仅是乐队发起人,还是乡村生活的参与者,更是村民们的贴心人。
去年5月,李发洪偶遇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他主动护送老人回家。在闲聊中得知,老人因老伴生前存折名字与身份证信息不符,导致银行存款无法取出。李发洪四处奔波,积极与各方协调。最终在相关单位的配合下,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为老人解了燃眉之急。
黄颡口镇周堡村65岁的马先高因患小儿麻痹症,双腿无法行走,只能依靠自制的小板凳艰难前行,而他的妻子又是位智障聋哑人。李发洪多次前往县残联申请辅助工具,为马先高解决了轮椅问题。他还带着马先高的老伴到阳新一医疗机构进行鉴定,成功办理了残疾人证。
凤凰村上梁湾60多岁的乡贤梁谦胜,至今还奋斗在经济发展第一线。加入乐队后,他用悠扬的笛声和激昂的歌声,为村民们带来一场场视听盛宴;同时,他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带头捐款捐物,助力家乡建设。
在旋律中凝聚乡情,在欢笑中传递温暖,这支草根乐队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舞台上诠释着“老有所为”的真谛。
▶短评
年龄,是阅历的勋章;热爱,是生命不息的燃料。当平均年龄63.5岁的老人们用二胡拉响民间小调,当退休教师与养蜂人在凉亭里共谱乐章,这支草根乐队用“金色旋律”证明:乡村文化的土壤从不乏热爱,缺的是激活热爱的纽带。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文化振兴如活水奔涌,需为其注入青春动能。若有青年人用短视频记录乐队演出,将民间小调改编成融合曲风;或用新媒体技术搭建乡村文艺平台,既能让老人们的才艺被看见,也能让年轻人在传承中找到文化自信。
记者 梁坚义 实习生 刘家欢 通讯员 曾邦勇 文/摄/视频
编辑:徐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