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云南腾冲市固东镇农民在凤凰山采收万寿菊。新华社发
三伏天“火力全开”
“热,热,热!”这或许是7月20日我市正式进入“三伏天”以来,市民对黄石天气最直观的感受。今日,我市迎来大暑节气,接下来一段时间我市会更加炎热。市气象台预测,本周我市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其中,7月21日至23日受东风波影响,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
据气象部门统计,7月1日至7月20日,我市平均气温31.7℃,较常年同期偏高2.9℃。7月16日,全市更是迎来今年以来的气温极值,黄石城区39.7℃、大冶市39.3℃、阳新县39.6℃的高温,让市民真切感受到了夏天的威力。值得注意的是,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显著偏多,其中黄石城区19天、大冶市18天、阳新县15天;酷热日数(≥37℃)同样居高不下,黄石城区和大冶市均达到10天,阳新县7天。
随着大暑节气的到来,我市正式进入盛夏季(7月21日至8月31日)。这一时期,预计我市降水量为140—160毫米,较常年同期(200毫米)偏少两至三成;我市平均气温在30℃—31℃,较常年同期(29.2℃)偏高1℃—2℃。此外,盛夏期间,我市高温日数(≥35℃)为30天左右,较常年同期(17天)明显偏多,与去年同期相当。高温过程主要出现在7月下旬前期、7月末至8月初、8月中旬后期至下旬中期,我市最高气温将突破40℃大关。
具体预报如下:7月22日,多云,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气温27℃—33℃;7月23日,多云,局部有阵雨,气温27℃—36℃;7月24日,多云到晴,气温27℃—36℃;7月25日,晴天,气温28℃—37℃;7月26日,晴天,气温28℃—37℃;7月27日,多云,有分散性阵雨,气温28℃—35℃。(记者 彭金 实习生 张睿婷)
鲫鱼冬瓜汤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标志着盛夏酷热达到顶峰。民间素有“大暑食鲫,暑湿可祛”的说法:鲫鱼性温平、健脾利湿,搭配冬瓜清热利水,是大暑时节“清补祛湿”的时令组合——既能化解暑湿黏腻,又可补充夏日耗损的元气,契合“冬病夏养”的养生理念。
食材:鲜活鲫鱼500克、冬瓜500克、生姜3片、葱段适量。
做法:1.将鲫鱼去鳞、鳃及内脏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在鱼身两侧划斜刀,放入碗中,加1勺料酒、姜片、少许盐,抓拌均匀,腌制10分钟。2.热锅倒入少许油,待油温六成热时放入姜片爆香,将鲫鱼放入锅中,小火慢煎至两面金黄,煎出鱼油,激发鲜味。3.砂锅中注入清水没过鱼身,放入煎好的鲫鱼,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20分钟,至汤色乳白浓稠。4.冬瓜去皮去瓤,切厚块,放入锅中续炖15分钟。5.出锅前根据口味加盐、少许白胡椒粉,点缀葱段提鲜,一锅汤色奶白、清润鲜美的大暑养生汤即成。(记者 彭金 实习生 张睿婷 整理)
注重养心 预防中暑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22日,迎来大暑,这时更要重视养生保健。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占亚雄提醒,“养心”是夏季养生关键点。在暑天,气温过高容易使人精神紧张,心理、情绪波动起伏,加上高温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所以养心是防止情绪起伏,预防疾病发生的好办法。
坚持睡子午觉。大暑时节正值盛夏,是一年里白昼最长的季节,《黄帝内经》里讲此时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但是白天过长的工作时间可能会导致困乏和效率低下。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在午时之间小睡半小时至一小时,能有效地缓解身心疲劳状态,改善下午工作效率。
别用冷饮降温。有的人运动后习惯吃冷饮。事实上,在身体温度很高的情况下吃冷饮会伤害肠胃。这是因为运动时大量血液涌向肌肉和体表,而消化系统则处于相对贫血状态,这时进食大量冷饮不仅会降低胃的温度,还会冲淡胃液,使胃的生理机能受损。运动后温稀盐水是最好的饮料。
避免阳光直射。大暑天每天上午11时到下午4时是紫外线、红外线最强的时候。过强的紫外线可造成皮肤和眼睛的损伤,并可致皮肤癌。而长时间照射红外线,可使颅内温度上升,脑膜出现炎症,发生日射病。
不要立即冲凉。人体充分运动后会大汗淋漓,全身的毛孔都打开了。如果这时突然用冷水浇身,会引起感冒、发烧。且冲凉并不能帮助肌肉放松,反而会使肌肉更加紧张。正确的方法是等身上的汗都干了,再用温水冲澡,水温应高于体温1~2℃。
避免剧烈运动。炎热的大暑时节,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因此不建议此时剧烈运动,以免给心肺系统带来额外负担。清晨或傍晚在环境优美之处散步是最佳的运动方式。
及时适量补水。大暑天运动出汗多,盐分丧失量大,容易使细胞渗透压降低,导致钠代谢失调,发生抽筋等现象。所以,大暑天运动及时补充水分非常重要。补水方法最好是少量多次,运动中每10到15分钟饮水150到200毫升。运动后也应及时补充水分,但不要一次喝得太多,狂饮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如何预防中暑?占亚雄提醒大家要注意休息好,保持充沛的体力;出汗多要及时补充盐分、糖分;从外面进入空调房时,先在室外阴凉处过渡5分钟;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每隔一段时间要到室外适应5分钟,保持身体平衡;加强营养,多吃水果蔬菜,常备含盐分饮料及防暑降温药品。(记者 李艳芳)
细嗅荷香,金池纳凉
新华社郑州7月21日电 7月22日,农历六月二十八,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是一年当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节。
宋代诗人梅尧臣对暑热的描写淋漓尽致:“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然而在自然的节律中,大暑并非只有酷热,亦是草木繁茂,万物正荣之时,尤为动人的,便是那池中一抹淡雅荷香。
大暑所在的农历六月,也称“荷月”。此时荷花盛放,亭亭净植,不惧烈日、不畏骤雨,成为极具“节令之美”的象征。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风前暑气收,荷花荡口碧波流”……古人以荷消暑,以荷入诗,也在赏荷之间,寻得心灵的宁静。
而今,这份清凉诗意,在中原古都开封,有了新的延续。
盛夏时节,金明池遗址公园荷影摇曳,绯云千叶、红宝石、水月洛神……一池莲花竞放,透着城市更新的勃勃生机。
金明池的“再现”,不仅唤醒了沉睡的文化记忆,也悄然融入了市民的烟火日常。夏日傍晚,孩童三两携手,奔跑嬉闹;老人倚坐长廊,乘凉小憩;身着汉服的高中毕业生专程为荷花而来,在莲影间定格青春剪影。
热浪中,一池荷香为城市带来丝丝凉意,更为市民送来了“家门口的满足”。文化可感,日常可亲,诗意可达。那些轻盈而细微的幸福,就藏在每一个夏夜晚风中,藏在莲影绰约间,悄然盛开。
节气文化
大暑晒伏姜 新华社发
浙江沿海尤其是台州地区,有送大暑船的民间传统习俗。清同治年间,葭沚一带病疫流行,沿江渔民为祈求平安,按旧时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大暑船,并装载祭品一同送至椒江口外,寓意送“五圣”出海,送暑保平安。
大暑时节,旱、涝、风灾频繁,遂烧伏香,祈盼风调雨顺。伏香还与中医灸法相近,在伏天用药香熏烤特定穴位,可治疗多种顽固疾病。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最活跃的时节,在许多地方都有斗蟋蟀的传统风俗。大人会带着小孩到田野捉蟋蟀,然后聚在树荫下一起玩斗蟋蟀游戏。
在京津、江浙等地,还有大暑时节赏荷泛舟的习俗,风雅且惬意。 (据《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