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硬技术造好大管材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07-29 08:44]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新兴管业生产的全球最大口径球墨铸铁管直径达3米

在黄石新兴管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兴管业”),有一支超大口径铸管工艺装备关键技术研发青年团队(以下简称“青科突击队”),他们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突破重重壁垒,用硬核技术为传统制造业按下“刷新键”,用热血青春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破解水泥裂纹“魔咒”

作为新兴管业的拳头产品,球墨铸铁管广泛应用于给排水工程。给球墨铸铁管内壁离心涂衬水泥砂浆,是最常用的防腐方式。

然而,传统水泥衬层裂纹频发、耐候性差,曾是行业挥之不去的“魔咒”。

行业痛点,是创新的起点,更是青科突击队冲锋的号角。新兴管业数字研发部技术员黄荣和李冠豪,从原材料配比到工艺参数,展开了一场“质量革命”。

一台小型涂衬离心机、一台砂浆搅拌机、一台恒温恒湿箱,不同的材料、不同的配比,他们一试就是4个月。离心机将砂浆甩到管壁的两三分钟内,看砂浆的流动性:太大,会出现流挂浮砂缺陷;太小,会涂覆不均匀。

“有机材料、无机材料,液态、粉末,很多的系列,得一个个去试。实验室的每个深夜,都是通向答案的阶梯。”黄荣说。

他们扎根实验室,从砂浆流动性测试到离心涂衬模拟,从几十种材料、数千组数据比对中,打磨出最佳配方的球墨铸铁管内衬用水泥砂浆,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流动性,具有优异的早期强度、密实性和抗压抗折强度。

毫无意外,这项行业首创的砂浆及制备方法获得发明专利,因其生产成本低、工艺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很快在公司推广应用。

最终,黄荣团队开发出OPC与HAC两种新配方,让水泥衬层裂纹率近乎归零,废品率从2%骤降至0.01%,累计创效98万元。

技术积累带来变革

球墨铸铁管在合金管模中离心浇注成型,脱模时使用喷淋水对管模进行降温,加快铸管冷却成型,管模外壁易吸附杂质形成水垢。如果不及时清除,会让铸管冷却时降温不均匀,产生气孔、裂纹。

一直以来,管模清理由工人持角磨机一点点磨下来,工作简单但繁重。直径2000毫米的管模,需要五六个人耗费10天时间清理完成,效率低、成本高且隐患重重。

为找到更加省时省力的清理方式,早在2022年初,技术团队就与武汉科技大学对接进行激光应用技术的相关调研工作,深入了解激光清理技术在铸管行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开展大量实验室试验及生产现场试验。

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后,2023年下半年,团队着力进行激光应用项目攻关。

青年工程师吉晨星、党子坤、田泉漫,从功率对比试验到设备调试,顶着电压波动、冷却系统故障的压力,以“参数不达标绝不收工”的韧劲,终于找到功率合适的激光清洗器。硬生生将DN2000管模清理时间提升至1人只需16.6小时,一年节省成本超百万元。

“这种效率的飞跃,让我们看见技术变革的力量!”吉晨星在数据出炉时难掩激动。从传统人工清理到激光设备的落地,他们用严谨与执着,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曾经需要工人弯腰挥汗的体力活,如今被一束精准的激光重新定义。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科技创新的路上,从不缺荆棘与荣光。

2024年12月18日,由新兴管业参与完成的“超大口径铸管数智化柔性生产线工艺装备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获评国际领先水平。

新兴管业首创DN3000超大口径球墨铸铁管工业化生产,实现了DN1000-DN3000口径管材生产6米、4米、3米定尺自由切换,实现整套工艺生产流程优化,满足“绿色、智能、高效”要求。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青科突击队“扎根一线、敢为人先”的不断创新。面对DN2800-DN3000口径球墨铸铁管的技术空白,主管工程师张航、黄翱和李冠豪三人向世界级难题“宣战”。

管径大了,铁水成分、浇铸温度、工艺流程要求完全不一样,都需要进行调整。张航和小伙伴们一次次摸索,涂料喷涂厚度、铁水凝固缺陷、尺寸控制精度……问题从现场来,方案到现场去。

解析缺陷机理、优化工艺参数,团队将理论转化为生产力,让DN3000球墨铸铁管横空出世——输水量提升20倍,斩获3项专利,团队获得黄石市“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

用激光雕刻效率、用数据重塑工艺、用超大管径联通世界——这是属于技术派的浪漫,更是传统制造向智造跃迁的铿锵足音。

记者 肖琼 实习生 王辰 文/摄


编辑:徐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