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海峰 通讯员 吴双 文/摄
883.3公里,这是黄石与石家庄在地图上的直线距离,也是横亘在张立和家人之间的“鸿沟”。
就在昨日,黄石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护送张立,在现实中跨越了这段距离。这一次跨越,双方彼此等待了12年。
当天下午5点12分,在石家庄市管理救助站外,刚下车的张立就被家人紧紧围抱着,相拥而泣。张立的父亲张国军用颤抖的手抚摸着张立的头,拍着张立的后背,“到家了到家了。”
这一幕深深地印在现场所有人的记忆里。工作人员吴双说,她入行多年来,见到这么感人的场面还是一次。
昨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工作人员就发现,张立睡醒起来了。8点40分,张立快速穿上新衣服新鞋子,跟随车工作人员驱车赶到武汉,那里有一辆属于张立的开往回家之路的“幸福专列”。
从黄石到武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因为碰到堵车,张立赶到武汉站已晚点,工作人员便改签了车次。“所有人都看得出张立的喜悦,当然还有焦急。”在候车厅,张立频频看着闸机口,听到广播播出到站的车次消息时,张立就会抬头去望。
G516,这是张立最终坐上回家的动车。列车长知晓张立的身份和一行人的目的时,给大家送来了茶水,还提出可以开通绿色通道,让张立的家人进站接送。
但这一想法被工作人员委婉拒绝了,原因是这可能会带来围观,“因为张立现在需要一个不被打扰的状态,然后回归生活。”
当天下午4点43分,和动车乘务长匆匆合影后,一行人便赶往石家庄市救助管理站,张立的交接手续还要在那里完成。张立的家人也等待在那里。
半小时后,张立见到了早已守候多时的家人,有爸爸、姑姑等。张立的家人给工作人员送上了锦旗。
背已有些佝偻、皱纹爬满额头的张国军见到儿子久久不能言语。他说,“孩子在外遭了罪,以后的日子,自己再怎么样也要照顾好他。”
当天下午6时许,和工作人员告别后,张立坐上了家里的车,驶离了救助站。在车上,姑姑打来电话说,一路上,从未见到如此开心的张立。
回家的渴望
张立是记者第一个近距离接触的街头流浪人员。
他不会说话,流浪12年,期间,没有人知道他经历了什么;但在最近两天,他的人生迎来了大逆转。
也许有人说,张立是不幸的,因为从小不会说话,家庭困难,没有上过一天学;或许有人会说,张立是幸运的,他在街头流浪被发现,并被护送至和家人团聚。
流浪12年后,张立第一次在屏幕里见到家人流泪了,口齿不清地喊出一声“爸爸”。这一刻,记者明白,一个流浪汉,回家是心中不会忘记的渴望。
记者希望,会有更多的“张立”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