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四好农村路”覆盖网 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01-09 09:34]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黄石市下陆区江洋水库旅游路

大冶市县道杨西线

阳新县大道线

新港园区金海白茶产业路——左塔线

大冶市还地桥镇北泉村红戴线

农村公路是农村地区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公益性最强的交通基础设施。10年来,黄石市交通公路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共同缔造的有力抓手以及重要保障,让农村公路如毛细血管般延伸至东楚大地星罗棋布的村落,打通了乡村发展的“脉络”,架起了连接城乡的桥梁。

10年前,我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5000公里,农村公路密度为110.3公里/百平方公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四好农村路”示范县1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个、省级示范乡镇9个。如今,我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400公里,较十年前增长近50%,农村公路占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的90.65%,密度达到161.5公里/百平方公里。2016年实现100%行政村通行客运班车、2019年实现全市20户以上自然湾通达水泥硬化路,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行政建制村为网点、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聚焦“建”全域推进出实招

坚持高起点建设,品质公路全域覆盖。“十四五”以来,我市进一步强化市级对农村公路的统筹领导工作,对农村公路提级督办,连续3年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政府十件民生实事,确保硬账硬结。积极争取市政府研究出台《黄石市全域“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并由市财政每年配套专项奖励资金800万元以上,在市级层面统筹推动全市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工作,多次专题调研并形成任务清单,强力推进落实。

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等规范,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黄石市交通公路部门组织编制了《黄石市全域“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规划(2023-2025)》和《黄石市“四好农村路”提升改造技术指南》,作为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市级层面出台《黄石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项目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全市“四好农村路”连网成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农村公路市级奖补政策,引导各地建设高标准农村公路。每年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各县(市、区)农村公路进行质量抽查,就抽查和考核结果对工作突出单位进行表彰,对推进工作不力的进行约谈。

为了解决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难题,交通公路部门大力争取部省专项补助,还指导地方并配合协调对接相关部门,先后争取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其他政策资金用于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大冶市借助被列入省级国土部门的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政策,积极推动将部分农村公路项目总体打包纳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项目;阳新县采取一般债券资金、平台公司融资的模式解决配套缺口资金。2017年由县城投公司融资4.5亿元,2024年县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融资1.65亿元专项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

农村公路建设关系乡村美好环境与群众幸福生活,交通公路部门还以“五共”理念作为解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难题的“金钥匙”,通过发动群众和各方力量参与农村公路建设。例如,总投资1828万元的阳新县枫林镇兴枫线大畈村茅桥至南城码头改造工程,其中240余万元是通过积极动员群众以投工投劳、社会捐资等方式筹资的。此举有效破解了资金筹措难的难题,群众实实在在参与并享受到了“幸福路”的建设与发展。

聚焦“管”四级联动成合力

农村公路提质升级引来八方游客,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如何将这份活力转化为可持续利用资源?黄石交通公路部门的做法是,强化农村公路责任,全面推进“路长制”,不断探索农村公路养管机制。

我市出台《黄石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按照“市级主导、分级负责、以县为主、乡村尽责、群众参与”的原则,推动形成市级交通主管部门抓全局,市级公路部门抓督导,县级交通公路部门抓具体,乡镇设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保常态的四级联动机制。

市本级出台《黄石市市本级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试行)》,各县(市、区)相继印发《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细则》《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等文件,合理划分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的职责权限。通过全力推行路长制,大力整治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因地制宜美化、绿化农村公路,实现路面常年整洁无杂物,边沟排水通畅无堵塞,具备条件的农村公路实现田路分家、路宅分家。

农村公路的管理,是保障农村交通畅达的“保持器”。在多层次、多维度推进我市农村公路管理中,一条条农村公路越发通畅,成为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

聚焦“养”多措并举保成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公路路况水平与交通运输流量增加的矛盾越发凸显,“养护难”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如何让农村公路长久为乡村振兴发展提质赋能?我市交通公路部门蹚出新路子,引导各县(市、区)建立健全“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机制。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市公路部门每年底对全市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进行年度考核,其结果与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拨付额度挂钩。形成“县级政府主导、交通部门监管、镇村主动参与”和市场化养护、多样化养护与群众参与养护格局,全面提升路况质量。

与此同时,按照“统筹安排、分级投入、行业考核、专款专用”的原则和“上级补助一点、县级自筹一点,地方配套一点”的办法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积极争取上级定额补助资金,同时要求县级财政必须对日常养护资金进行列支,确保日常养护资金总额达到“1530”标准,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

聚焦“运”优化服务促便捷

农村公路上运来远方的快递,也送出味美质优的土特产,让当地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努力保障乡村客车运营,是交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我市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交邮结合”的总体思路,加快完善农村交通运输。全面完善农村客运站和客运候车亭等服务设施建设,除争取部、省补助外,还鼓励县级将农村客运发展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用于农村客运运营补贴,不断巩固“村村通客车”全覆盖成果,方便群众安全经济便捷出行。2021年以来,我市改造农村客运服务站5个,建设农村客运候车亭334个。

按照省委、省政府突出建设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的要求,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交通、邮政等部门牵头,设立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同步配置监控、网络、电脑等设备。按照“多站合一”的模式,发挥现有乡镇客运站、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村邮站、快递网点、供销站等优势,引入互联网平台,构建县级物流中心、乡镇配送站、村级交邮网点三级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并结合本地实际探索落实智能快递柜进村全覆盖,优化运营模式,打通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

聚焦“农”服务民生助发展

做好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的文章,工作核心在“农”,服务宗旨在“农”,关键抓手在“农”。近年来,我市交通公路部门将高质量创建“四好农村路”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力抓手,持续推进“农村公路﹢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建设。

在不断加密公路网的联通下,乡村人流、物流得以高效流转,原来田间地头无人问津的农产品得以走出乡村。大冶市保安镇沼山村是小有名气的狗血桃产地,在桃子上市的季节,村里游客人来人往。随着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推进,沼山村上下山公路得到了全面翻修。通过打造桃文化文旅品牌,沼山村狗血桃的售卖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前村里还是泥巴路时,一天就挑一担桃子出去卖,不仅累,还赚不到什么钱。”大冶市德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刘传艳介绍说,如今,沼山村的通村公路已升级成为柏油路,游客纷至沓来自行采摘村里的狗血桃,甚至不用村民将桃子运输到村外上市。目前有两千多亩狗血桃的沼山村,一年仅桃子的销售收入就有两三千万元。

大冶市沼山村农村公路的畅通极大促进了桃产业的发展,村里还组织排练了沉浸式水上漫游演出《桃花源里》为游客表演,仅2024年中秋这一场演出就吸引了近千名游客来到沼山村,门票收入近万元。

近年来,黄石市各级公路部门不断畅通旅游路、延伸产业路、连通循环路,新建扩建了小雷山、梅红山、龙凤山、楚天香谷风景区、枫林大峡谷、滴水崖等旅游路约240公里,打造了千亩樱花、万亩白茶、金牛猕猴桃、茗山辣木、陈贵红豆杉、保安荷花、还地桥三山湖生态园、大箕铺鑫东蔬菜基地等产业路约180公里,建设了连通保安镇、陈贵镇、殷祖镇、枫林镇、王英镇、兴国镇、太子镇等近30个乡镇的干线路近170公里,让各地的农业、渔业、旅游业、矿业、休闲业等业态逐步发展,助力盘活老百姓的致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