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大冶特钢万余名职工及家属参加“迎中秋 庆国庆”游园活动。
记者 周巍 李航 通讯员 朱友松 摄
28日,大冶市大箕铺镇柯大兴村村民参与晒秋活动喜迎丰收。
记者 石勇 摄
从刺绣工坊里指尖跃动的匠心,到博物馆文物穿越千年的低语;从体育场馆中热血沸腾的呐喊,到露营星空下吉他弹唱的轻吟……
在黄石,我们看见文化基因、旅游魅力与体育精神如三江汇流,激荡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体兴城”的澎湃浪花。
黄石这座枕江而生的城市,以山水为卷、人文为墨,书写文旅体商融合发展的时代新篇。在这里,每一次驻足都是与历史的对话,每一次出发都是向未来的奔赴。这个“十一”,让我们相约黄石,共赴一场跨越山海的文旅之约。
创意蓄势能,点石成金
9月19日至21日,武汉市水果湖步行街人头攒动、香气萦绕。在此开展的“黄石臻选·福到东方”商旅文农融合推介活动,从市集的名优特产到矿晶展的地质奥秘,从文旅展示的山水风光到文艺演出的乡音韵味,开启了武汉街头通往“点石成金地”的“任意门”。
“平时没机会买到这么地道的黄石特产。”手里提着珍珠果米酒和富川山茶油的武汉市民张贤桂笑得合不拢嘴,她在消费展逛了近2小时,“这种把特产、旅游、文化放一起的活动太好了,不光能买东西,还知道了黄石有那么多好玩的地方。”
开展3天,“黄石臻选·福到东方”商旅文农融合推介活动以560万元销售额、30万余人次的游客量,提前点燃了中秋国庆“双节”消费热情。
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城市“盲盒”——围绕“黄石臻选”主题,以山海露营的野趣、夜游磁湖的浪漫、新生有礼的温情、“双节”欢乐购的狂欢、渔乐天地的闲适、药膳养生的雅韵、全民运动的活力等系列活动为抓手,构建“月月有主题、周周有亮点、天天有精彩”的沉浸式文旅新场景,让黄石之秋成为值得珍藏的旅行记忆,打开文旅体商融合发展的无限可能。
让旅行成为可触摸、可互动、可带走的体验,游客留下的足迹、拍摄的影像、品尝的滋味,都让融合的生动实践在黄石每一个节点绽放光彩。
步入大冶湖旁的梦享湾,仿佛闯入一个被鲜花唤醒的梦境。湖北鄂东体育发展集团副总经理李德胜介绍,这里曾是一片乌泥滩,如今在保留原生湿地植被的基础上,种植了550多株不同品种的海棠。
待到春日,绚丽海棠、垂丝海棠、红宝石海棠竞相绽放,如云似霞;水边2万平方米的黄花鸢尾亭亭玉立,形成一条蜿蜒浪漫的花溪。
支起帐篷扎进林间,听风拂树叶沙沙响;泡壶秋茶围坐帐前,看茶汤映着远山影——紧邻梦享湾的篷客花溪湾露营基地,游客可在清新茶香中享受轻松自由的社交氛围。来黄石参加活动的网络红人“钓王”邓刚在此游览后喊话网友:“真没想到黄石有这么漂亮的地方!这个‘十一’大家一定要来玩一趟!”
国庆期间,这里还将举办激情四射的电音节和璀璨夺目的花火大会,将节日氛围推向高潮。
位于奥体公园核心区的花客厅,是城市公共文化生活的集中承载地。约8米高的巨型小黄鸭以治愈系姿态登陆,成为路人镜头里的快乐“公约数”。
以奥体公园为圆心,花客厅、欢乐岸、科普园、花溪湾、梦享湾承载了食、娱、游、购、宿功能,拼起大冶湖畔独有的生活美学。
今年“十一”假期,黄石文旅体商的热潮处处涌动,全域消费氛围实现同频共振:大冶市举办“铜都消费季”、阳新县上演潮玩狂欢音乐节、黄石港区带来“中秋月圆日 消费正当时”一站式消费盛宴、西塞山区打造“武商大上海夜经济集聚区十二时辰系列活动”、下陆区推出“秋季家博会”、开发区·铁山区助力房企举办家电家居促消活动、新港园区举办“第四届氵韦源口螃蟹肥消费季”……
通过绿道系统和便捷的城市交通,万达广场、黄石武商MALL、摩尔城等城市核心商圈形成紧密联动,延长营业时间,优化夜间灯光、安保等服务,“白天游湖揽胜,夜晚逛街品美食”成为在黄石最时尚的消费模式。
山水当赛场,竞逐风流
初秋的清晨,大冶湖湖面薄雾流动,远处山影朦胧,水鸟掠过水面,荡开一圈圈涟漪。
9月24日7时,24岁的谈伟华完成环湖绿道5公里晨跑。他脚下的这条绿道,正是大冶湖北岸环湖道路项目已建成的一段。
这是一条由约20公里长的道路、3.05公里涉湖栈道、64.3万平方米绿化共同编织的生态丝带,将梦享湾的花海、篷客花溪湾的帐篷营地、奥体公园花客厅的欢声笑语,以及远处城市商圈的璀璨灯火,精巧地串联起来。
“我们的设计理念是‘通廊、聚核、活化’。”李德胜说,绿道不仅打通环湖廊道,更像一根线,将各个项目节点串成一条美丽项链。
“哪里视野最开阔,哪个转角看落日最美,哪里适合设置休息点,哪里又能衔接已有景点,都经过了反复推敲。”李德胜介绍,庆洪路路口是城市喧嚣与自然静谧的温柔过渡;金色港湾规划了亲水平台,让人与湖更亲近;亲子生态营地预留了开阔的草地,供孩子们奔跑嬉戏;杉影彩堤利用原有杉林打造一条随季节变幻色彩的生态画廊;观鸟营地设置了观察点,为自然爱好者提供一方静土;桥头湿地则成为生态教育的自然课堂。
绿道起点,自行车和电动车停放整齐。“一到周末就被租空,非常受欢迎。”李德胜说,绿道开放后,每到周末都有两三千游客。终点处的驿站预计12月初交付使用,未来还计划举办环大冶湖骑行赛和半程马拉松等大型赛事。
东方山、西塞山、磁湖边的健身步道,同样是市民群众休闲运动的好去处。城市被巧妙地“镶嵌”在山水之间,让生态绿地成为全民健身的天然场馆。
黄石正致力于将优质山水资源与高水平体育赛事结合,实现“1+1>2”效应。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一场由十余项高规格赛事组成的“活力交响曲”激情奏响。
从华新杯“一带一路”国际乒乓球邀请赛的国际舞台,到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青春飞扬,再到湖北省青少年运动会的希望之星,这场跨越国际、国家、省、市四个层级的赛事矩阵,在117个比赛日里,吸引了来自全球8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全国各地近2万名体育健儿与嘉宾。黄石,正是以这样密集而多元的赛事节奏,将“特色体育名城”的活力名片具象化地展现在世界面前。
体育搭台,文旅唱戏。一场场大型赛事,带来的不仅是一时的竞技狂欢,更是持续的城市品牌曝光和旅游消费拉动。参赛者和观众在竞技之余,流连于黄石的工业奇景、江城美食、独特人文。
宿迁学院领队杨丹在参加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期间,专程体验了“跟着赛事游黄石”特色活动。置身于天空之城的云海仙境,漫步仙岛湖的碧波栈道,她由衷赞叹:“黄石风景秀丽,赛事服务周到,通过这场高水平赛事,让全国观众领略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在创新赛事宣传中,同步展示了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华新1907文化公园等工业遗址,以及仙岛湖、天空之城等自然景观,让“工业底蕴+山水风光+体育活力”的城市形象深入人心。奥运冠军程菲、“钓王”邓刚等本土名人参与宣传,景区推出优惠套餐,发放运动员礼遇卡,将竞技场的激情转化为文旅消费的热度。据统计,仅省青运会期间,黄石高铁站日均旅客发送量就暴涨120%,中心城区酒店入住率从47%升至70%。
老城话新韵,共向未来
铜绿山,这座承载青铜血脉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在用当代语言续写火与铜的史诗,向大众展示丰富绚烂的考古成果。
“古人在采矿和冶炼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当今时代依然需要这种精神,推动科技和文化不断创新。”在千年采矿坑旁,来黄参加黄石建市75周年全国网媒总编辑调研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广州大洋网总编辑刘海健发出感慨。
江苏淮安市游客邵孟旋在参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后,同样赞叹连连:这里除了出土文物,还有国内首部以青铜文化为主题的沉浸式博物馆戏剧《因为青铜》,能更好了解黄石历史。
如何让旧历史闪出“新光芒”?黄石出实招——大力挖掘本土文化,让一个个承载记忆的文化地标焕发新生,成为热门“打卡地”。
当晨光穿透华新水泥厂百年烟囱的轮廓,华新1907文化公园正以全新的姿态苏醒。这座由工业遗址蜕变而成的文化地标,在今年“十一”假期将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共和国印记——工业之光耀中华成果展”上,百炼而成的钢架成为讲述中国工业史诗的立体书页;在第31届湖北省摄影艺术展暨庆祝黄石建市75周年第12届黄石市摄影艺术展,凝固的工业齿轮则与流动的市井烟火交织成画;“1907脱口秀”的幽默声浪与老厂房的红砖墙产生奇妙共鸣。游客漫步其中,既能触摸到20世纪初的窑炉温度,又能感受到当代创意为历史肌理注入的鲜活脉搏,真正实现了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可感的文旅融合新范式。
9月23日,在阳新滴水涯景区飞珠溅玉的瀑布畔,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黄石主场“庆丰收”活动在这里拉开帷幕。游客不仅能领略山水相映的天然画卷,更能沉浸式参与丰收节庆——免费品尝油炸网湖鳙鱼,畅饮精心熬制的阳新屯鸟汤,味蕾成为感知黄石文化的另一扇窗。
“通过举办丰收节系列活动,既展现农业生态之美,又传递人文之韵,在黄金周为游客打造看得见山水、品得到乡愁的文旅新场景。”滴水涯景区负责人潘凤说。
山水人文与美食,也得到了各大媒体的关注。9月24日,央视综合频道《寻味山海》节目组主持人龙洋、演员张睿走进黄石,展开一场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寻味之旅。26日,《中国国家旅游》黄石专辑发布,媒体矩阵的立体传播,正在构建这座美丽城市多维度的文化形象。
当“国庆”遇上“中秋”,在这个超长假期,黄石推出工业研学、康养旅居、运动赛事、红色星火、鎏金秋韵等5条精品旅游线路,各大景区也深度融合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推出多项特色活动和惠民政策,为广大游客打造一场集视觉、听觉、味觉于一体的文旅盛宴,邀请八方来客共度佳节。
黄石让深藏的历史底蕴在与壮美山水的相逢中焕发新生,于此间,每一步行走都是深度的阅读,每一刻相遇都在续写时代的山水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