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新 一业兴

来源:[东楚晚报] 日期:[2024-04-18 09:41]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在新港园区金海管理区白茶核心产区,茶农们在茶山上忙着采摘茶叶。

一片绿叶,蕴含馥郁芬芳,彰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更承载着满足健康消费、稳定扩大就业、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日前,黄石第八届金海白茶文化节开幕,茶叶与经贸的珠联璧合给金海管理区带来了源头活水,带来了商机无限,带来了气象万千。

暮春的茶园已经鲜见繁忙采茶人的身影,但茶企加工车间里却是一片忙碌。刚踏进黄石金海茶业有限公司的炒茶车间,清新的茶香便扑面而来。摊青、杀青、理条、烘干……每一道工序都是精益求精,这是金海人对“金海白茶”品质的承诺。

每年,黄石地区很大一部分白茶市场都被金海管理区揽去。“家家有茶园,户户有收益的美好图景首先得益于这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黄石金海白茶协会会长黄利华说。

神奇的北纬30°是一条产茶的黄金纬度。在中国境内,北纬30°横贯整个大陆腹地,是中国优质名茶的集中产区,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安溪铁观等名茶产区均坐落于此。

好山好水出好茶,作为名副其实的“名茶纬度”,绝佳的地理区位与地质地貌、适宜的气候环境、丰富的生物种类为优质茶叶的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金海白茶,便是处在这条黄金产茶带上的一杯“生态好茶”。

金海管理区地处长江经济带和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境内女儿山南接父子山,东邻长江,西临大冶湖,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土壤矿物质丰富,是茶叶生长的绝佳摇篮。

怎样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金海管理区书写下自己破题解难的注脚。

金海因“金山煤海”而得名,煤炭产业曾是这里的支柱产业。1998年,金海成立煤炭开发管理区之后,年产原煤40多万吨,产值达2.6亿元,当地人靠着“吃煤饭”,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有能力者更是跳出“农门”进“商门”,自己当起了“煤老板”。但更多的老百姓辛苦劳作一年也收益寥寥,只能无奈背起行囊,离土离乡。

“煤矿开采不能干一辈子,‘黑色’经济功在当下,若为长远计,绿色发展才是必行之路。”金海管理区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夏启荣说。

转变,起源于一片叶子。

2008年,金海从浙江安吉引进高质量白茶品种,并鼓励当地贫困户到茶山、茶厂务工,争取吸引在外务工人口回流。渐渐地,20000亩荒山华丽蜕变,变身生态有机茶园,曾因采煤千疮百孔的大山终于披上了“绿装”。

审时度势,与发展同行,金海用一片叶子让人与自然从“对抗”走向“共赢”。如今,金海已经形成连片的规模化茶叶种植,成为湖北省单体规模最大的白化茶种植基地。目前金海白茶种植面积达2万亩,成立白茶合作社46家,白茶加工厂19家,年生产销售茶叶约30万斤,实现产值过亿元。

与此同时,金海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建立联农、带农、富农的联结机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合作社及茶农从白茶种植培育到采摘进行全程技术指导,提升茶农在白茶种植培育、采摘炒制等方面的技术技能,并在全省率先引入2条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白茶加工生产线,实现日加工鲜叶超5000斤,日产干叶超1500斤。

始于茶,但不止于茶。2015年,第一届金海白茶文化节举行,金海走出一条“茶叶搭台 经贸唱戏”的路子,从一叶到一业,从一茶到一会,茶成为金海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的“金钥匙”,为开发茶文旅产业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

2018年,金海顺势而为,白茶特色小镇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省内知名规划机构和专家团队深入现场调研,最终明确了“湖北省魅力白茶之乡、鄂东茶旅特色小镇、黄石市绿色转型发展示范镇”的发展定位。

2020年,金海依托生态资源禀赋,着手实施白茶基地升级、大冶湖岸线整治和生态养殖、康养休闲等十大重点项目,自此,鄂东南别具一格的文旅特色小镇在金海初现雏形。

同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金海管理区申请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海女儿山白茶”正式获批。

2021年,金海白茶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正式启动,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参与特色小镇建设的积极性,各类创新要素在金海集聚融合,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逐渐在大冶湖南岸形成。

2024年,金海已经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产业融合之路,初步形成集种茶、采茶、制茶、售茶、休闲、旅游、健身、观光为一体白茶产业生态观光示范园区,闻着茶叶的清香,众多游客纷至沓来,累计吸引20余万游客来金海品茶、购茶、体验茶文化。

看今朝,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优越的地理位置、全域化的旅游体系让越来越多金海人端上“旅游碗”、吃上“产业饭”、过上好日子。远处,苍翠的女儿山静静地依傍在这片山川之间,孕育着绿色的希望,蓄积着下一个春天的力量。

记者 鲁冰儿/文


编辑:徐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