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 向新而融

来源:[东楚晚报] 日期:[2025-07-01 09:03]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写在东楚晚报创刊30周年之际

三十载笔墨春秋,三十载风雨兼程。当2025年的阳光铺满黄石街巷,《东楚晚报》迎来了而立之年。从一纸风行到融媒矩阵,我们始终与这座城市同频共振——在铅字的横竖撇捺间镌刻时代印记,在镜头的光影流转里记录人间烟火,在屏幕的方寸天地中传递温暖力量。

三十而立,既是对过往的深情回望,更是向未来的铿锵宣言:在与城市共生共荣的征程中,书写媒体人的时代答卷。

三十载如初,是“为民发声”的滚烫情怀

翻开泛黄的合订本,1995年7月1日创刊号扑面而来的,仍是那股子亲近市民的温热气息。三十年来,传播形态日新月异——从铅字印刷到报网端微屏全媒体布局,而晚报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如一。

新闻热线是党委、政府与市民沟通的桥梁。自2002年3月开创性地设立“两会”市民热线以来,这一栏目已成长为黄石两会期间的标志性品牌,有效促进了政民互动,深化了民主参与,提升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与效率。历经23载,“两会热线”持续发热,成为倾听民声、汇聚民意的重要渠道。

6月5日,黄石市第十九届“爱心送考”公益活动温暖启幕。这场由黄石日报社与市水陆运输事业发展中心联合发起的文明接力,已持续19年,为莘莘学子铺就充满温情的赶考之路。自2007年首次发车以来,“爱心送考”累计服务考生超1.2万人次,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黄石样本”。

我们用笔墨记录温暖,用行动传递希望——“金秋助学”活动汇聚各方爱心,为上千名贫困学子点亮求学之路;“东楚帮帮团”活跃在市民身边,为成百上千家庭化解急难愁盼。从民生难题到政策咨询,桩桩件件,尽显媒体为民办事的赤诚初心。

我们以笔为戈、向险而行。抗洪堤坝上,我们踩着泥泞记录子弟兵用身躯筑成的钢铁长城,让“人民至上”的信念透过铅字跃然纸上;抗疫战场上,记者们身披防护服深入“疫”线,定格医护人员护目镜下的坚毅目光,让每一份守望相助的温暖都有迹可循。从汶川地震废墟中搭建的临时发稿点,到玉树、雅安余震中的采访身影,我们向真而动、肩担道义,让每一篇报道成为照亮困境的火把。

从街头巷尾的烟火故事到社区邻里的家长里短,我们以沾满露珠的笔触记录市井百态,用带着体温的报道回应读者期待。正如老读者沈则生所言:“这份报纸根植于黄石沃土,很有本地情结。”这份与城市血脉相连的初心,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坐标。

三十载微光,是“温暖全城”的公益长跑

记录城市发展,见证时代变迁。省运会开幕时,我们推出特刊,全景展现赛事的精彩瞬间与黄石的蓬勃风貌,点燃全民运动激情;黄石马拉松举办之际,我们策划美食专版等内容,助力赛事消费升温,传递城市烟火气;城铁开通,我们第一时间体验报道,让市民知晓便捷出行新方式。改革开放30周年与40周年、建市70周年等重要节点,相关特刊深度挖掘城市发展与变迁故事。每一篇报道,都凝聚着我们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为留存城市记忆、推动城市发展贡献媒体力量。

从世纪婚典的浪漫到“最美评选”的感动,晚报的公益基因早已融入血脉。公益非一时热情,而是长久坚守。十大名菜评选让黄石味道香飘四方、十大经济风云人物评选树立商业标杆、首届黄石经济发展高层论坛搭建智库平台、鄂东南汽车贸易展览会激活产业动能——这些政企媒协同的经典案例,彰显了晚报服务城市发展的主动作为。我们坚信,媒体的价值在于成为连接政府、企业与市民的纽带。

三十载微光成炬,我们与黄石的脉搏同频共振。每一期特刊都是城市年轮的拓印,每一次公益都是民生温度的传递。以笔为犁、以纸为田,深耕时代沃土,厚植担当精神——这是与城市同呼吸的坚守,更是向未来再出发的誓言。

三十载追光,是“群星闪耀”的精神图谱

三十载笔墨春秋,我们在这片热土上挖掘凡人亮光,让道德星光遍洒城乡。

潘兰英用维权热线串联职工心声;王月娥坚守乡村讲台十几年撑起《希望的天空》;刘伦堂的日记彰显为民初心、账本里藏着清廉密码;王明林以数百场党史宣讲、百万字手写笔记诠释跟党走的坚定信念;龚文龙破窗救人传递人间大义;欧平琴在特教课堂播撒无声之爱;“保姆奶奶”刘芳的跨代守护感动中国;安达路抬车救人的98秒接力定格城市温度;杭州东路接力救人的场景温暖人心……

这些通过晚报报道走进公众视野的人物,构筑起黄石的精神谱系。一个个闪耀名字的背后,是记者用脚力丈量民情、用眼力发现美好、用脑力挖掘价值、用笔力传递温度的深耕实践。这些典型人物与英雄群体,是城市精神的坐标,更是主流媒体践行“四力”的生动注脚。

站在新起点,我们将继续以脚力探寻烟火人间,以眼力发现人性光辉,以脑力凝聚价值共识,以笔力书写时代华章,让更多“黄石故事”为读者知晓,让文明之光照亮东楚大地。

三十载求索,是“全媒突破”的时代答卷

当数字浪潮拍岸而来,我们以创新为楫,在融媒深水区勇立潮头——《黄石好物》直播带货如星火燎原,点燃乡村振兴的电商引擎;《家在长江边》短视频像流动的诗行,解锁黄石保护母亲河的生态密码。我们推出的《古树里的黄石》《新黄石人》《新行当》《风味黄石》《寻访黄石百岁老人》《探访黄石非遗传承人》《到黄石街头走走看看》《东楚寻“龙”记》等系列精彩策划,通过全媒报道,折射城市的多元肌理。

在平台矩阵建设上,东楚晚报官微、视频号、人民号、头条号、抖音号及东楚大健康、东楚大教育等平台全面发力,形成强大传播合力,让信息更及时、更广泛地抵达读者。

与伟大时代同行,紧跟时代浪潮。站在30年的节点回望,那些闪耀的报道、温暖的瞬间、创新的探索,早已凝结成独特的“东楚基因”。如同黄石在矿冶文明中崛起、在创新驱动中蝶变,晚报也在时代浪潮中完成了从“纸媒”到“智媒”的跨越。

未来已来,变局正盛。面对5G、AI、大数据重塑的媒体生态,我们将以向新而融的姿态拥抱变革:融技术,让新闻更智能;融平台,让传播更立体;融服务,让连接更紧密。不变的,是对守正创新的坚持、内容为王的坚守、民生情怀的守护。

亲爱的读者,三十载同行,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每一条建议、每一份信任。我们将继续以笔为戈,以心为桥,在媒体融合的征途上勇毅前行,让《东楚晚报》不仅是一份报纸、一个平台,更是您了解黄石的窗口、连接世界的纽带、温暖心灵的港湾。

三十而立,向新而融!此刻的我们,站在新的起点——满怀对这座城市的赤诚热爱,满怀对媒体使命的责任担当,满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激情澎湃,再次出发!愿我们的文字,始终滚烫,传递世间社会的温暖;愿我们的报道,永远有力,激荡时代前行的浪潮;愿我们与您,心手相牵,步履铿锵,共同奔赴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东楚晚报编辑部


编辑:徐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