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34.4%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期:[2021-07-31 10:06]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上半年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4%,新办涉税市场主体累计达624.3万户——

税收数据反映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锐财经·经济数据看开局⑩)

今年以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持续巩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有哪些亮点?近日,国家税务总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税收大数据反映经济发展情况、税务部门推进办税缴费便利化等。

上半年经济运行呈现五大亮点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4%,比2019年两年平均增长15.1%,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3个百分点。

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副司长赵连伟介绍,上半年税收数据反映出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具体呈现出五大亮点:

工业经济持续加固,复苏面进一步扩大。上半年,全国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2.9%,两年平均增长12.4%。工业41个行业大类中,39个行业销售收入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创新发展不断增强,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上半年,全国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3.6%,两年平均增长20.4%。

能源供给结构逐步优化,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迅速。上半年,新能源发电中的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6.5%和39.3%,两年平均分别增长31.4%和24.2%。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4%,两年平均增长21.2%。

服务消费明显复苏,消费新业态发展向好。上半年,商品零售两年平均增长10.4%,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消费超2019年同期水平。互联网零售消费两年平均增长32.3%。

有效投资稳步提升,投资结构逐步优化。上半年,建筑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8.9%,两年平均增长14.8%。新基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提速,通讯电力输送设施工程、节能工程销售收入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4.3%和39.8%;铁路道路桥梁工程、水利水运工程建筑销售收入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6.9%和19.3%。

新办涉税市场主体进一步增多

赵连伟介绍,随着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市场活力有效激发,上半年新办涉税市场主体数量进一步增加。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且到税务部门新办理税种认定、发票领用、申报纳税等涉税事项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上半年累计达624.3万户,较2020年增长27.3%,较2019年增长22.8%。

分类型看——新办企业332.3万户,新办个体工商户284.2万户,新办其他类型市场主体(如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7.8万户,同比分别增长26.8%、28.3%和18%。

分所有制看——新办民营经济涉税市场主体617.1万户,较2020年同期增长27.4%,占比98.9%,较2020年、2019年同期分别提高0.05、0.47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增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73.4%、70.4%;制造业新办涉税市场主体36.8万户,同比增长17.31%。

新办涉税市场主体在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涵养税源、吸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进一步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帮助新办涉税市场主体快速成长发展,推动形成新办涉税市场主体壮大、税基扩大、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赵连伟说。

推动便民利民措施落地落细

今年2月以来,税务部门扎实开展“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推出10大类30项100条具体措施。

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司长韩国荣介绍,目前100条措施已落实82%,有效提升了纳税人缴费人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具体成效体现在多方面:

精准政策推送,税费优惠直达快享。深挖税收大数据应用潜力,将税费政策与纳税人缴费人数据进行关联,“点对点”“一对一”精准推送。截至6月30日,已精准推送44批次税费优惠政策,惠及纳税人缴费人4.56亿户次。

精简办理流程,压缩办税缴费时限。简化纳税申报表单,进一步提高申报效率。推行财产和行为税合并申报以及增值税、消费税分别与附加税费申报表整合,实现多税费“一张报表、一次申报”。优化整合出口退税信息系统,退税办理减少约1/3申报表单、1/5数据项,整体申报效率提高30%。

精细税费服务,确保纳税人缴费人享优惠得实惠。联合工商联持续开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为小微企业办实事解难题。针对大企业跨区经营普遍、个性化需求突出等特点,探索完善跨区域涉税事项协调机制。

精诚税收共治,推动“一件事一次办”。加强部门间沟通合作,让纳税人缴费人办税缴费“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韩国荣表示,下一步,税务部门将巩固落实“春风行动”已推出措施,继续沉下心来优服务、凝聚力量办实事,紧扣时间节点抓好后续各项措施的落实落地落细,切实解决好纳税人缴费人的“急难愁盼”问题。

汪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