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条举措推动汽车产业量质齐升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25-09-15 09:57]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9月14日,在山东港口烟台港,一艘汽车运输船准备装载出口汽车。
  唐 克摄(人民视觉)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等发展目标。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复杂。出台《工作方案》,是为了在良好工作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努力实现汽车行业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提出60余项细化措施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发挥着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说,我国汽车产业连续3年实现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转型升级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我国汽车销售完成3143.6万辆、同比增长4.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为宏观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

《工作方案》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

工业和信息化部上述负责人表示,这些目标是准确把握国内国际经济、产业发展趋势,深入研究有利和不利因素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后提出的。“‘2026年,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这一目标,也是科学合理和能够实现的。”该负责人说。

围绕上述目标,《工作方案》从扩大国内消费、提升供给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开放合作等4个维度,提出15条工作举措及3方面保障措施,相关的细化措施60余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认为,汽车智能化要靠“车、路、厂、链”全环节发力,“此次《工作方案》落点很实,比如L3级车型准入等,就是实实在在能把技术转化为效益的关键举措”。

持续提升供给质量

推进汽车产业更好发展,需要从供给侧发力。《工作方案》提出,持续提升供给质量。加快突破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持续提升产品经济性、耐久性、舒适性等性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培育一批汽车产业链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助力更多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供应链,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稳定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工作方案》明确,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针对汽车产业发展问题,提出进一步规范汽车产业竞争秩序,包括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指导行业机构制定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等。

记者梳理发现,近期,已有中国一汽、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小米、蔚来多家车企宣布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内,并明确付款周期上限。多家车企表示,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目的就在于推动产业更好发展。比如,小鹏汽车宣布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与担当,努力通过AI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链及上下游伙伴,共同推进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支持整车企业切实践行有关承诺,继续引导整车企业与供应链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积极营造“大河有水小河满”的良好局面,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也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促进汽车出口提质增效

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全国汽车出口429.2万辆,同比增长13.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53.2万辆,同比增长87.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新能源汽车出口已成为拉动汽车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

围绕持续巩固汽车出口良好势头,《工作方案》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

一方面,促进汽车出口提质增效。《工作方案》提到,鼓励汽车及供应链企业研发生产适用目的国市场的产品,加强与本地企业合作,完善国际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引导整车企业稳妥有序开展海外布局,因地制宜、共建共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全面提高合规经营能力。

另一方面,提升汽车出口金融服务水平。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经营性、投资性融资的信贷产品支持,为企业提供便利的本外币资金结算服务。鼓励保险机构优化汽车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和服务。同时,完善物流运输体系。优化多元运输供给,加强供需信息对接,推动港口、滚装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海运保障能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方面表示,还将继续深化中外多层次合作,深度参与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工作,牵头起草更多汽车、动力电池、自动驾驶系统等领域国际标准法规,提高国际标准法规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