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11月27日电 赛场上的每一次拼搏都在书写荆楚大地的全民健身故事,湖北群众体育的发展脉络,远比奖牌榜上的数字更加动人。
2025年,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的赛场上,湖北选手屡创佳绩,在比赛类项目中斩获9金8银8铜,金牌数并列全国第5位、位列中部第1位;在展演类项目中获得2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一等奖数量并列全国第3位、位列中部第1位,取得历史性突破。
这些奖牌背后,是大学生、快递员、教师、退休职工、公司职员、个体户等普通人的健身热情与拼搏精神,更是湖北“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

图为全运会群众展演舞龙舞狮项目湖北队勇夺佳绩。新华网发
赛绩透视:群众体育发展的“湖北现象”
在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中,湖北健儿的表现亮点纷呈。8月14日,湖北选手殷红一路过关斩将,在决赛中3比1战胜江苏选手张瑞霞,获得女子单打50-59岁组冠军,这既是湖北代表团在本届全运会群众比赛中获得的首枚金牌,也是湖北代表团在本届全运会上的首枚金牌。这一突破仿佛打开了湖北群众体育的闸门,随后捷报频传……
8月22日,保龄球赛场掀起“湖北风暴”,58岁的张平和46岁的方继萍,两位分别来自国能长源汉川发电有限公司和武汉久安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基层选手,包揽了保龄球男、女个人金牌。

图为全运会群众比赛门球项目湖北队发挥出色。新华网发
8月27日,深圳大运中心体育场传来捷报,在门球项目决赛中,湖北选手李秋菊与谭金美在女子双人赛项目中发挥出色,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摘得金牌,为湖北十五运群众比赛荣誉榜单再添1金。
9月12日,在全运会围棋混合团体公开组的冠亚军争夺战中,由老将李雪松和李智屏、女子世界冠军左文静、新锐万科组成的湖北混团队战胜江苏队勇夺金牌。
10月26日,湖北队再创辉煌,在羽毛球项目决赛中,获得2块金牌、1块铜牌,来自武汉职业技术大学的教师张昆和来自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的夏靓,在C组男双决赛中直落两局战胜对手,夺下群众比赛羽毛球决赛首金。湖北队B组男子双打刘瀚滔、黄粲组合与东道主广东队会师决赛,干净利落地以21:10和21:17斩获该项目金牌。
11月7日,在全运会桥牌项目中,由沈冠宇/李丽璇、陈文军/李澄、张相平/陈军组成的混合团体队以108比76力克对手,一举问鼎。由褚子杰/王玉飞、刘翔/李昌祺、谭千亿/李雨行组成的青年男团顶住压力,险胜北京队夺冠。

图为全运会群众展演舞龙舞狮项目决赛。新华网发
11月13日上午,全运会群众展演舞龙舞狮项目决赛中,湖北队发挥出色,勇夺舞龙自选和彩带龙自选两个项目第一,为湖北体育代表团群体项目再添两金。
从乒乓球到保龄球,从羽毛球到围棋,从门球再到桥牌……多个项目齐头并进,湖北群众体育项目在全运会赛场上全面开花,展现了湖北群众体育广泛的群众基础、强劲的综合实力和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维演绎:群众体育发展的“湖北模式”
维度一:夯实基础,优化群众健身环境
场地设施是满足群众健身需求的有效保障。“十四五”以来,湖北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服务健康湖北建设、加快建成体育强省为目标,创新实施全民健身双创工程,即“全民健身基础建设创优,公共服务质量监测创先”工程,一体化破解“能够健身、持续健身、科学健身”三大难题,全民健身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两个效益得到较好释放。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湖北省在“十四五”期间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投入15.2亿元,建设布局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球类运动健身中心等8类项目1500余个。相较于2020年底,2024年湖北省体育场地总数从16.32万个增至21.13万个,篮球、乒乓球、健身路径等主要场地设施数量增长32.8%。2024年湖北省人均场地面积达3.19平方米,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六。这些数字背后是湖北省城乡公共健身设施覆盖率的大幅提升,为全民健身提供了坚实基础。

图为湖北咸丰新城体育公园篮球场。新华网发
维度二:赛事引领,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赛事活动是激发全民健身热情的有效载体。湖北省始终坚持开门办赛的原则、草根赛事的理念、以文塑赛的思路、融合发展的导向,推动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更丰富,“持续健身”的环境更美好。成功打造了富有荆楚特色的全民健身“传统+主题+品牌”赛事活动体系,将体育赛事活动的舞台搭建在城乡群众家门口。湖北自主创办了体育过大年、全民健身运动会、“百镇千村”“百街千巷”全民健身系列赛事活动、户外运动大会、冰雪大会、社区运动会等系列品牌赛事活动,支持地方打造了武汉马拉松、7.16渡江节、武当太极大会、中国(京山)网球节、“汉超”、恩施“恩BA”、安陆“乡超”等系列品牌赛事活动,带动全省各地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广泛开展。湖北年均举办省级以上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近两百场,带动全省各地开展赛事活动万余场,直接参与群众超2000万人次。

航拍第50届武汉渡江节。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维度三:科学指导,提升群众健身质效
健身指导是群众体育发展的坚实基础。湖北省始终坚持“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讲科学”,推动资源、服务、平台和健身科普下沉一线,送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深入城乡基层;创新开展荆楚社会体育指导员之家和社区运动健康中心以及体育医院试点建设,科学健身指导的阵地逐步健全;充分发挥全省2822家体育社会组织、19.6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每年组织以健身气功、武术套路、适龄运动为重点的全民健身“公益行”“大讲堂”“赶集会”等志愿服务活动60场以上。湖北积极推动国民体质检测、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常态化,2024年全省国民体质监测达标率92.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42.17%。2024年,湖北省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监测群众满意度在全国省(市、区)排名第六、在湖北省行业间排名第一。
经验启示:群众体育发展的“湖北路径”
湖北群众体育的发展并非偶然,而是系统谋划、持续投入、久久为功的结果。

5月15日,2025年湖北省“百街千巷”全民健身系列赛事活动荆州市沙市区胜利街街道运动会现场举行“体测惠万家”活动。(资料照片)新华网发
启示一:人民体育是湖北群众体育发展的高举旗帜。
湖北始终坚持以“办体育就是办民生”的高度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全面唱响“普及全民健身,缔造幸福生活”主旋律,坚持把人民群众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把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于提升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湖北将体育民生项目建设纳入每年度省政府“十大民生项目”清单,一体化实施“把场地设施建到群众身边、把赛事活动办到群众身边、把社会组织引到群众身边、把健身指导送到群众身边、把安全保障落到群众身边”的“五到五边”行动,系统破解场地设施滞后、赛事活动不足、社会组织僵化、健身指导匮乏、安全监管乏力等五大问题,全面推动全民健身意识、全民健身环境、全民健身质效取得创新进展。
启示二:制度保障是湖北群众体育发展的坚实基石。
根据2022年新修订的《体育法》,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修订并颁布了《湖北省全民健身条例》。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在全国率先制定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湖北省政府印发了《湖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湖北省体育局会同多部门出台了《湖北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配套制定出台了《湖北省体育局关于聚焦支点建设深入实施“五大工程”的通知》《湖北省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第二个四年行动计划(2022-2025年)》《湖北省全民健身双创工程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性文件,为湖北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绘就了发展蓝图、明确了发展路径、加强了法制和政策保障。
启示三:融合发展是湖北群众体育发展的显著特征。
湖北省体育局党组明确指出,群众体育要跳出体育看体育。湖北创新开展了“体育赛事三进”“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消费季”“夜练、夜训、夜赛”“五企行动”、“三江”马拉松、“三圈”社区运动会、中部六省滑雪比赛、户外运动大会、冰雪大会、“百镇千村”“百街千巷”等系列活动,积极推动群众体育与乡村振兴、支点建设、经济发展、城乡治理、精神文明以及都市圈建设等中心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放大体育的综合功能和多元价值。同时,湖北加快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统筹协调发展步伐,推动群众体育为竞技体育筑牢人才基础,竞技体育引领群众健身热情,其催生的健身需求进一步拓展了体育产业发展空间,体育产业壮大后又反哺群众体育,形成良性循环,成功打造体旅融合、体商融合、体文融合、体康融合等消费品牌,群众体育带动体育消费强劲增长,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增长点。

图为2025年湖北省“百街干巷”全民健身系列赛事活动仙桃市干河街道运动会篮球比赛。新华网发
前景展望:群众体育发展的“湖北蓝图”
站在“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历史节点,湖北群众体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湖北省体育局将坚持人民体育的初心不动摇,构建更高水平、共建共享、可感可及的法制化、多元化、均等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实施运动促进健康战略,一体化解决“能不能健身、能不能科学健身、能不能持续健身”的问题,不断完善全民健身“五到五边”的工作理念,深入推动全民健身“双创工程”和社会体育“引擎工程”建设,着力“强化省级促省域、优化机制成体制”,加强场地设施民生项目、荆楚社会体育指导员之家、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和“大讲堂、公益行、赶集会”等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办好省运会、全民健身运动会、青少年运动会、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三大都市圈社区运动会、体育过大年、体育伴中秋和“百镇千村”“百街千巷”全民健身系列赛事活动,全面提升全民健身人口、人均场地面积、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志愿者、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监测满意度等五个方面的标准和质效。
乡村社区,群众站上体育舞台中央,正共享着湖北群众体育发展的丰硕成果、见证着湖北群众体育发展的黄金时代。
“十五五”的号角已然吹响,荆楚大地的全民健身故事还在续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