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宁社区:改造提颜值,共筑新生活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2-07-29 10:07]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改造一新的活动广场

老人们聚在遮阳伞下拉家常

■本报记者 汪涛 实习生 邵佳可 通讯员 路聪

“以前杂乱的老旧小区,谁想得到如今能改造成这样呢?”65岁的社区居民杨阿姨,指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侧边的两栋旧楼兴奋地说,“楼变新了,路也变宽啦,大家都说好!”

7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下陆区康宁社区,踩着洁净的柏油路,路旁的花草绿意盎然,小区内车辆有序停放,居民们早已集结在遮阳伞下乘凉、下棋或是聊天,一派其乐融融的祥和景象。

“改”进居民心里

康宁社区康宁园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50年历史,居民主要以十五冶职工及家属为主。由于年代久远,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公共设施老化严重。

2017年9月份以来,康宁社区先后实施了康宁幸福家园和广宁园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涉及47栋房屋、居民2000余户,改造内容包括道路刷黑、花坛改造、建停车位、墙面粉刷、雨水管道更新、楼道栏杆除锈刷漆以及空调外机规整等。

“康宁园一期改造时,先后建成了首善大舞台、篮球场,同时进行了雨污分流改造,并对14栋楼房的外立面进行粉刷。”康宁社区党委书记向权介绍,“在一期改造的基础上,康宁园二期改造重点围绕‘工业风’,将墙体全部粉刷成‘矿冶红’,体现十五冶家属区的特色亮点和工业文化。”

自康宁社区启动改造以来,社区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近300个,新建停车棚20多个,晾衣竿60多组,同时对楼道杂物乱堆、乱牵乱挂乱建等行为进行集中整治。

楼道无路灯,居民进出不方便,为解决这一问题,社区党委经过讨论,准备将所有楼道都安灯。今年5月底,小区楼道装灯计划全部完工,实现了27栋居民楼78个单元楼道感应灯全覆盖,不仅仅是照亮社区居民们回家的道路,更是照亮了他们的心。

“考虑到老人舒适度和安全性问题,我们特地选用了靠背靠藤椅。”康宁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小区居民6000余人,60岁以上老年人占50%以上,为方便老人乘凉、休闲,康宁社区以两栋单元楼为一个单位,添置30余套遮阳伞和藤桌椅,让老人实现娱乐“自由”。

“建”在居民身边

小区变靓了,环境变美了,关键在于维护和治理。

近年来,康宁社区党委坚持以“党建引领 三社联动”为主导,聚集全体党员,团结居民群众,搭建综合性志愿服务平台,形成“三社联动”志愿服务体系,不断加强辖区物业服务意识,提升老旧小区物业服务质量,全面达到“五有”标准,即有治安防范、有清扫保洁、有绿化护养、有物业管理、有停车管理。

社区充分发挥老党员和下沉党员的作用,成立了“小红星”楼管。特别是老党员们主动请缨,自发组建志愿服务队,用实际行动支持社区建设工作,真正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通过发挥这些“小红星”楼管在社区建设、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让群众知道“身边有党员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在这里”,完善党员“末梢治理”机制,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党员服务“活”起来、动起来。

“清理楼栋乱堆的杂物,清除‘牛皮癣’,看望孤寡老人……他们来了以后为我们做了很多事。”面对这些“小红星”楼管,居民们总是赞不绝口。

在社区党委和专业社工的培育下,社区以居民需求为方向,先后创建了康宁青少年之家、老年协会、医养之家等14个社区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各类社区活动,极大地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

社区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 三社联动”的示范作用,推进群众“家门口”幸福家园建设工作,将康宁社区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老旧小区改造的示范社区。

从“养老”到“享老”

康宁社区老年人多,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成为摆在社区党委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此,社区利用新建办公楼的空闲场地建立康养之家,康养之家建立后,一楼的爱心食堂可以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老年活动室也成了居民会友的常驻点;二楼有专家坐诊室、康复训练室、理疗保健室等,专门为老人提供身体锻炼、检查、基本理疗等服务;三楼的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等一应俱全。

“按摩椅、艾灸灯、电磁热疗仪……不用跑远路,家门口就能做理疗。”下陆区康宁社区康养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康养之家二楼有近二十种理疗器材,为居民提供基础理疗服务。如果推拿、针灸需要的居民,只需给康养中心打电话预约,工作人员将和市五医院的医生联系并提供服务。

“我要下楼去小区里转转,正好再做一次艾灸。”如今,在社区锻炼身体、下楼和老伙伴们坐在一起聊天、享受一下医养服务已经成为居民胡奶奶的常态。

康宁社区开展创建省级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以来,全面做好为老助老各项内容的提档升级,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主阵地,先后为老年人提供助医、助餐、助娱、助法、助聊等综合服务,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养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