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哎!打竹板,响连天,美丽黄石气质显,文明城市咱创建,人人乐呵笑脸甜……创建文明新风尚,人人争当好榜样,快看我们黄石市,文明和谐更兴旺!”
日前,“黄石楷模”巫东明创作的快板作品《竹板一打响不停,志愿服务创文明》唱响黄石,在朋友圈被刷屏,巫东明更是被网友亲昵地称为“快板爷爷”。
73岁的巫东明用一副竹快板,讲大冶铁矿巨变,唱黄石文明新风,传递满满正能量。
闲暇时间写剧本打快板
1950年,巫东明出生在浠水一个小村庄,4岁那年,家乡发了洪水,母亲带着他投奔在黄石港“扛码头”的父亲。1958年,巫东明跟随父亲离开黄石港,来到大冶铁矿。
1969年,巫东明在矿山担任火车副司机,一开就是30年。他自豪地说,如今,矿山公园大门口陈列着的火车头,正是自己当年开过的那辆。
1991年夏天,大冶铁矿组织安全节目汇演,要求每个班组都要出节目,作为班长的巫东明,根据一个工伤致残事例编了个情景剧。
“本来只是应付任务,没想到竟然拿了个第一。”巫东明说,自那以后,他对曲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接连创作了一些作品,一时间在当地小有名气。
“越来越多人来找我做节目,要求我创作三句半、快板、慢板的都有。”巫东明说,除了开火车,他其余时间就练习打快板,创作脚本,累并快乐着。
一副竹板叙说矿山巨变
一列列满载铁矿石的火车直奔武钢,就像血液流向共和国的脉管,让祖国日益强大。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冶铁矿着手整治矿山环境,进行生态复垦。巫东明和工友一起,在废石堆场植出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生态林,创造出石头上长树的奇观。
1999年,响应矿里减员增效的号召,巫东明退休回家。与父兄、工友并肩奋斗的日子,都变成他创作的素材,被他写进作品里。
他从父兄、工友的言行举止里,从矿山的发展变革中,挖掘出一个个特殊的“原生矿”,冶炼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以快板、评书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
2008年,巫东明受邀在武钢大冶铁矿电视台宣讲。“他们给我开了个栏目,叫《东明开讲》,每周一期,免费宣讲,4年里准备了160多篇稿子。”巫东明说,他用湖北评书的方式讲大冶铁矿的前世今生,讲矿山人继往开来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讲黄石的发展变化,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从前矿山环境差,杂草丛生烂泥巴,尘土飞扬污染大,路面到处是坑洼……青山绿水环境美,人间四月看槐花。感谢前人栽槐树,才有今天好环境!”
2020年8月,中央媒体来黄石采访,首站就到了黄石国家矿山公园。面对镜头,巫东明用一副竹板讲述自己亲历的故事。随着央媒的报道,巫东明的名字渐渐走进更多人的视线。
声声快板唱黄石新风
从1954年的黄石港码头,到现在的开发区·铁山区友爱街。巫东明说,他亲眼见证了黄石的巨大变化,深刻感受到城市文明新风。
“刚来黄石,到处一片荒凉,晚上只有大冶钢厂有点灯光,长江饭店是市内最高楼房,磁湖到处都是芦苇荡。”巫东明说,再看今天的黄石,“到处是摩天大厦,花园广场美丽风光,锦绣田园清洁工厂,人们载歌载舞神采飞扬,举止文明身体健康,生活富裕淡定安详。”
环境越来越美,文明新风越吹越旺。
“哎!哎!打竹板,听我说,我们黄石好人多,他们事迹都感人,一个好人一首歌……”今年3月,全市掀起学雷锋热潮,巫东明创作了《快板礼赞志愿者》,在文明号列车开行途中,他以快板宣传形式,号召大家学习雷锋、礼赞黄石最美志愿者,更唱响文明黄石的主旋律。
小快板传递满满正能量
“退休对我而言,只是变换了一个岗位,一刻也没有闲着。”巫东明说,2018年,他被纳入黄石市委宣传部百姓宣讲团,之后,他又加入湖北省委宣传部百姓宣讲团、黄石市关工委“五老宣讲团”。
进学校、下厂矿、入社区……几十年来,巫东明创作、表演了几百个文艺节目,每年至少宣讲二十来场,他把这些作为自己的一种担当和传承,乐此不疲。
掌声笑声欢呼声,声声入耳;相声小品三句半,人人爱看。朗朗上口的快板,通俗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把高深的理论变成通俗的道理,把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的事例,让党的政策理论和红色故事入脑入心。
“打竹板,说了话,今天宣讲二十大,中华民族要腾飞,追梦路上大步跨……”巫东明用铁山话生动地讲述亲身经历的城市发展变化及获得感和幸福感,歌颂着黄石人继往开来的奋斗精神,引导群众坚定信心跟党走。
巫东明说,作为宣讲团的一员,他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他将继续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将党的好声音、黄石高质量发展的好故事编写进快板作品里,把它们传唱到黄石的各个角落。(记者 万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