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党的故事——红色记忆 大冶兵暴

来源:[黄石党建] 日期:[2021-04-09 11:27]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_

1928年冬

被周恩来誉为“模范的大冶兵暴”,发生于1929年10月14日,它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平江起义齐名,更是他们的继续。


1928年冬,蒋介石为排斥异己,将独立第十五旅所在军缩编为一个师,由自己的亲信任师长,并以黄埔系军官取代该军的老军官。蒋介石的这一做法引起了该部老军官及广大士兵的普遍不满,反蒋、反黄埔军官的情绪在官兵中迅速滋长。程子华根据这种情况,秘密争取和团结了部分党外同情革命的士兵,慢慢积蓄力量,为组织兵暴做准备。


1929年10月初

1929年10月初,国民党命令独立十五旅开赴大冶、阳新,进攻红军。程子华闻讯后,与中央军委派来的石仲伟等取得联系,商议决定实行士兵暴动。12月上旬,大冶中心县委和红五纵队党委举行扩大联席会议,决定程子华所在的二营于12月14日晚12时起义,红五纵队于拂晓攻城,里应外合,攻取大冶县城。


14日夜晚

14日夜晚,正是雨夜,红五纵队4000余人悄悄渡过韦源湖。第一支队在大冶城郊的山上集结,等待拂晓攻城;第二支队在大冶与石灰窑之间的牛角山颈一线埋伏。深夜11点半,程子华把各班班长集合起来,公开举出了红旗,号召大家“兵暴,当红军去!”这些班长平时就受到程子华等共产党人的教育,相交甚厚,对国民党排除异己的作法十分不满,纷纷表示赞同。


根据部署,他们首先割断了电话线,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络;接着,集中扣押了反对兵暴的军官;最后唤起五连全体士兵,动员他们参加起义当红军。全连士兵一致同意,除了留一班人继续监押反动军官外,其余人员去解放六连、七连与营部。结果六连参加了起义,七连和营部拒绝起义,并与起义战士交上了火。程子华为了减少伤亡,当机立断,率领起义战士200多人,撤到大冶城外的一个山头上,等待攻城部队。


15日拂晓

15日拂晓,红五纵队按计划攻城,接应兵暴部队。敌军营长朱麻子慌忙率七连弃城逃跑,路遇红军阻击,全部缴枪投降,朱麻子被活捉。这时,红五纵队通过侦察知道城内还有独立十五旅二营两个连,立即命令俘虏的司号长吹增援号。城内两个连的部队听到增援号声,果然跑步出城,结果遭到红五纵队猛烈的炮火夹击。同时,红五纵队指挥官又令俘虏喊话:“营长已经被活捉,赶快投降”。俘虏一喊,阵地马上动摇,两个连的士兵全部被缴械。程子华率领起义部队同红五纵队胜利会师。战斗结束后,红五纵队和起义队伍进城,捣毁了伪大冶县政府,活捉了县长伍屏阶。至此,威震四方的大冶兵暴胜利结束。


大冶兵暴胜利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鄂东南,独立十五旅其它各部也相继起义。当时群众中流行这样两首歌谣:二月里东风凉,大冶湖中运军忙,下陆一役打胜仗,人民政权万年长。”“大冶兵暴影响大,独十五旅硬打垮,工农群众笑哈哈,热烈欢迎程子华。”


大冶兵暴为受尽疾苦的白军士兵争取自由解放树立了榜样,壮大了红军队伍,加强了革命阵容,使红五纵队由挺进鄂东南时的1000多人扩充至6000多人,为以后保卫革命根据地,开展对敌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次兵暴目标明确,行动神速,牺牲少,胜利大,被中央军委誉为“模范的大冶兵暴”。


风雨百年,青史可鉴。站在兵暴旧址,讲述“红色故事”,我们深刻感受到,百年峥嵘,记载着信念之坚,激荡着英雄之气,在每一个关键时刻,党都肩负起伟大使命,上下求索、力挽狂澜。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不懈奋斗中书写。躬逢伟大新时代,作为检察干警,我们将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不忘初心再出发,砥砺前行加油干,推动中华民族在新的伟大征程中续写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