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守在收音机旁,合唱一曲《东方红》 ——“黄石造”助力我国航天事业腾飞

来源:[东楚晚报] 日期:[2021-06-29 09:11]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东方红一号”卫星

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竖立在发射塔架上

红色地标43

炼钢工人傅福成摄

大冶钢厂老照片

大冶钢厂老照片

今天的大冶特钢

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的照片

大冶特钢(大冶钢厂)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准确进入预定地球轨道。中国从此成为世界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其中发射卫星的“长征一号”火箭的关键部件,就产自黄石大冶钢厂(现为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实践一号”卫星、科学探测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等多个卫星升空,到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土特产”、“天问一号”传回“地月合照”,以及最近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让3名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大冶特钢均提供了关键部件的用钢。

迢迢星河,闪耀着黄石智慧。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准确进入预定地球轨道,飞向广袤无垠的太空。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也叩开了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门。

“东方红一号”卫星与核弹、导弹一起,被称为“两弹一星”,成为中华民族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运送卫星的“长征一号”火箭,包含着黄石人默默无闻的奉献。火箭的关键部件,产自黄石大冶钢厂(现为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这些部件,帮助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无数奇迹。

经过20多年的奋斗,国家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黄石党组织、全体党员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进而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力量。

“黄石造”让国人飞天梦圆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是异常艰难和复杂的。由于长期战争,国内经济凋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孤立我们、在经济上封锁我们、在军事上威胁我们。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随后美国入侵朝鲜,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遭到严重安全威胁。党中央和毛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也是在这一时期,大连钢厂特殊钢部分迁向黄石。

1954年6月,毛主席曾这样提出过问题: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很快有了中国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生产出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拖拉机……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主席在中共八届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作为中国特种钢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黄石大冶钢厂有航空航天领域用高端钢铁材料研发和制造的强劲实力。为卫星制造关键部分钢材,大冶钢厂责无旁贷。

经过艰苦的努力,研制、发射探空火箭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天空。质量卓越的“黄石造”特钢产品也为此次飞天任务立下了汗马功劳。

与卫星合唱《东方红》

卫星顺利进入轨道,《东方红》乐曲响彻全球,乐曲响起的那一刻,便宣告中国已进入了航天时代。

“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不仅要干出来,更要干好,确保成功”是当时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真实写照。

提起当时的情境,一位退休“老军工”记忆犹新,“因为火箭发动机关键部位用了我们的材料。”当时,冶钢工人守在收音机旁收听新闻报道,大家还合唱了一曲《东方红》。

“东方红,太阳升……我父亲哼着小调回了家。”今年65岁的严冬明,是新冶钢钢铁研究所退休职工,他一家三代都是冶钢职工。“虽然我父亲是从事行政及后勤工作的,但听闻‘东方红一号’升空,所有冶钢人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那个时候,严冬明还在上学,晚上放学回家时,冶钢厂门口的大喇叭里传出悦耳的歌曲,所有经过的人,都不自觉地跟着哼唱起来。

《东方红》1944年初现,1945年定格传唱,再到1970年从太空收听到该乐曲,那时,《东方红》已成为每一个黄石人心中的“流行金曲”。

“东方红一号”卫星在轨运行了24天,顺利通过了太空极端环境的考验,圆满完成了各项技术要求。与此同时,由于“东方红一号”重量超过了前4个国家第一颗卫星的重量总和,中国卫星更创造了人类航天史上新的纪录。

今年是“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51周年。51年后的6月3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72次发射。“这里面都有我们默默无闻的奉献,我们提供的钢铁材料及合金,以过硬的质量、及时的交付,多次获得航天部门的表彰。”严冬明说。

“黄石造”助力“嫦娥奔月”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实践一号”卫星、科学探测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等多个卫星升空,到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时至今日,月表最强“打工人”——“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土特产”,“天问一号”传回“地月合照”,中国探索太空的脚步愈发豪迈。

2018-2019年,我国以“长征五号”“北斗三号”为代表的一系列航天重大工程和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任务圆满完成。大冶特钢等航天型号物资供应商大力协同,奋力拼搏,研发生产的各种类型的钢铁材料等为航天型号科研生产任务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大冶特钢相关负责人柳学胜透露,公司已经连续多批次向航天发动机制造厂输送特种合金钢管。“生产出的产品不能有丝毫误差,如果有坚决废掉。”柳学胜告诉记者,特种合金无缝管生产过程十分复杂,历经20多道工序,从原材料采购、冶炼、加工、热处理等工序到成品,每一个生产链都有专人把守质量技术关。

“如果一个细小的环节出了差错,就会破坏整个生产链,导致前功尽弃,哪怕就是耐火材料上带有一点杂质,都会破坏钢水的质量。”该公司一名技术人员介绍,有一次,生产钢管的坯料就用了三批钢,前两批都因不合格而被重新冶炼。

“能为国防工业出力,全体冶钢人都感到很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因为在火箭或飞船的发动机中,均应用有冶钢的产品,流淌着冶钢人的汗水和心血。”柳学胜说。

浩渺太空中,带有“黄石造”元素的“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围绕地球飞行,在天气晴好的日子,许多天文爱好者还会拍摄这颗卫星经过祖国上空的照片。(记者 黄醒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