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患”变“水利” 富河染黄金 ——阳新富河水利补短板回眸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2-07-12 10:57]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昔日泽国,今天良田万亩。记者 石勇 实习生 刘京菁 摄

7月5日,在阳新县排市镇河北村,种粮大户李相汉翻看着手机里的一张航拍图,乐呵呵地分享着自己的喜悦:“你看咱这水稻,长得多好。”

两年前,李相汉也常常前往位于排市镇万家村富河大堤旁的种植基地查看庄稼长势。只不过,那时的他,头上悬着一把利剑:2020年,富河流域降雨量创下历史新高,万家村段堤坝不堪重负。

一场洪灾之后,阳新痛定思痛,坚定补短板,除水害、兴水利。

“2020年,我损失了100余万元;明年,我家的种粮收入预计可超过20万元。”李相汉掰着手指头算账。

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是:富河补短板,护佑了沿岸百姓。

一场洪水的冲击,让富河的短板暴露无遗

49岁的李相汉,自1995年起,就在河北村小规模种植水稻;2004年,他在河北村、万家村流转300余亩土地,成立农业种植基地,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前些年,种植水稻收成还不错,李相汉陆续积累了一些积蓄。

要想农业发展好,持续投入少不了。李相汉深谙这个道理,手有余钱,他就再次投入到种植基地中。到2020年,他已陆续投资了100余万元。

这一年7月,秧苗正在逐渐生长,天空却愈加阴沉。

有数据统计,2020年入梅后,阳新县遭遇7轮大范围强降雨袭击,富河水位不断攀升。李相汉的心悬了起来:“基地紧邻富河,其中万家村一段河堤又薄又瘦,宽度只有两三米。”

河北村村民张友生还记得,之前,每到梅雨季节,周边居民都会很紧张,“河堤上,能看到不少老鼠和蛇钻出来的窟窿……”他说。

连续数天,李相汉无法入眠。

有时,雨势稍弱,他就带着雨具出门,前往查看农田的积水情况;有时,深夜电闪雷鸣,他打着手电筒赶赴河堤旁,排查隐患。

压在李相汉心头的一瓢水,在7月9日这天倾泻而出。洪水带着泥沙,在富河大堤万家村段撕开了一个裂口,数千亩农田变成一片汪洋。

村民转移前,李相汉待在家中,想大哭一场,却如鲠在喉。

“不仅是农田,库房里的粮食也被洪水浸泡,十多年的心血都被冲毁了。”李相汉回忆,当时,他极度狼狈,感觉没了信心。

之后两个月,他住进了岳父家,不想出门见人,也不愿和他人交流。

在富河大堤万家村段溃口后的第二天,阳新富河军垦农场葵赛湖下垸堤坝又被洪水撕开一道口子。20分钟后,该溃口从3米扩大到40多米。

另有数据显示:富河干流在两天内出现3处溃口,支流决堤6处,超过30万名群众、50万亩农作物受灾。

在洪水到来之前,浙江人辛战勇估算,2020年,他位于军垦农场的玉林果蔬合作社可实现丰收,预计仅葡萄的产量便超过30万斤,可实现利润100余万元。

洪水淹没果园后,不仅葡萄没了,前期投入的1000余万元也都打了水漂。辛战勇心如死灰,“不想干了!”他说。

截至此时,辛战勇已在军垦农场创业11年。虽然他早已将军垦农场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但看到合作社里一片狼藉,他心生退意。

不断加固的堤坝,提振了老百姓的信心

富河还能再经受溃口之痛吗?绝对不能!

痛定思痛后,阳新县开启补短板之路。

阳新县水利和湖泊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刘诗文介绍:灾后,阳新县积极响应全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聚焦富河流域综合治理,谋划实施6个、计划总投资20.65亿元的重大补短板水利项目,力争使富河干流堤防达到20—3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聚焦洪水挡不住问题——实施富河干流防洪治理二期工程,总投资10.6亿元,重点加固整治50余公里堤防及重建或加固相应的穿堤涵闸和建筑物;

聚焦洪水分不出问题——谋划实施分蓄洪区配套设施建设工程,总投资3.01亿元;

聚焦洪水排不快问题——谋划实施富池二站新建工程,总投资5.51亿元,新建流量195立方米/秒电排站,打通富河洪水入江第二通道,中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总投资0.41亿元;

聚焦泵站超驼峰安全运行问题——谋划实施富池口电排站更新改造工程,总投资0.55亿元,

聚焦洪水调不畅问题——谋划实施智慧富河建设工程,建立富河流域防洪综合调度系统。

2020年8月,张友生率先看到了富河大堤的变化,“一车又一车的土方被运到了富河大堤万家村段溃口处,工人们施工不停歇,加固堤坝。”

原本宽度仅两三米的堤坝变成了6米、10米、50米……

不断筑牢的堤坝不仅维护了周边百姓的生命安全,也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种粮大户们的信心随着堤坝的加高加宽一点点提升。

当年秋天,排市镇政府工作人员找到李相汉,做他思想工作,动员他种植油菜。看到种植基地旁不断加固的富河大堤,李相汉悬着的心慢慢落地。他喊回已经前往阳新县城打工的妻子,重新清理农田中的淤泥,组织生产自救,陆续种上苦荞、油菜等农作物……

另一边,果树生长周期长,见效慢。辛战勇在军垦农场的合作社中也种植下了短平快的水稻应急。

“水患”变“水利”,粮食增收有了保障

2021年春天,在阳新县排市镇,有这样一幅盛景:金黄的油菜花将富河两岸染黄;从空中俯瞰,万亩油菜花田连接成片,油菜花迎风摇曳,像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刺绣,“镶嵌”在大地上。曾经的一片汪洋,变成了一片花海。

今年6月30日、7月5日,记者再次回访富河大堤,河道水流通畅,碧波荡漾;河堤宽度可容两车交汇。

“现在,老百姓都可以安心了。”张友生说。

水利兴,则百业兴。

阳新县排市镇党委书记舒春风介绍,在加快进行富河水利补短板的同时,排市镇迅速动员周边群众,组织多轮生产自救,变“水患”为“水利”,变“忧虑”为“优势”。

2021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排市镇引导河北村油菜种植大户李拥军,在油菜花田种上“阳新·排市庆祝建党100周年”的巨幅图案,并设计了一个鲜红的党徽,将万亩油菜花海和乡村振兴相结合,成为“乡村游”的新网红。

一河流碧玉,两岸染黄金。

油菜收割之后,排市镇同步进行基本农田旱改水,高标准农田建设两大项目,完善路网、电网、水网,让机械化生产更为便捷,粮食增收有了保障。

老百姓的收益不断提高,脸上也再次绽放笑容。

李拥军算了一笔账:他的家庭农场,共有农田2000余亩。2022年,他种植的1500亩油菜喜获丰收,利润已超过30万元;不久之后,他还将迎来早稻、再生稻和晚稻的丰收。“现在,我可以‘辛苦半年,躺平半年’。搞农业,也可以致富!”他说。

在军垦农场,辛战勇的玉林果蔬合作社又重新种上了葡萄、翠冠梨、杂柑等水果。

“预计明年可以盈利。”记者采访时,他表示自己已重拾信心,眼下,军垦农场坚持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着力打造黄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有了平台、技术支撑,未来更有奔头。(记者 高国专 石教灯 陈子才 实习生 叶嘉怡 徐海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