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琳
8日,在这春回大地的日子里,今日阳新记者来到阳新一中定点扶贫村城东新区良荐村,沿着宽敞干净的水泥路走到种植基地,只见曾经的荒山,如今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树苗,有罗汉松、金丝楠木、红豆杉等30多个品种的名贵苗木。
尽职尽责驻村
阳新一中是阳新县唯一一所经省教育厅批准的首批省级重点中学,是我县高中教育的龙头。2018年8月,阳新一中扶贫工作队邓家宜、李名栋入驻良荐村,从教育工作者转变为扶贫工作队队员,驻村扶贫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但他们达成一致的共识是,既然组织安排咱们到扶贫第一线工作,是对咱们的信任,咱们就应该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
他们深知,要想在短时间里使扶贫工作做出成效,就得尽快地了解村情和民情。所以,他们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全村党员大会上承诺,一定遵守每周五天四晚的工作纪律,随后又召开两次帮扶责任人入户培训会。
良荐村虽然不是重点贫困村,但村级集体经济还相当薄弱。村活动中心建好以后,一些办公用品、设施设备还不完善。他们在与学校领导沟通后,主动为村里提供办公电脑3台、彩色打印机1台;为村活动室提供乒乓球桌2张,“四间半教室”学生桌椅20套,划羽毛球场一个和全部配套设施。
村干部向工作队求助,有一个贫困户家危房改造,缺8千元资金缺口,工作队二话不说,现场拍板解决。
针对村里工作人员上班随意的情况,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决定,由工作队出资,安装指纹打卡机并建立有关规章制度,从工作制度入手,提升良荐村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和个人素质素养。
通过这些举措,村干部和村民们看出了扶贫工作队驻村的诚意。“村委会和村民提出的困难,只要能帮忙的,我们都会尽力而为,在扶贫这件事上绝不敷衍,不走过场。”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邓家宜说。在良荐村,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村民,只要提起驻村扶贫工作队无不竖指称赞。
用心用情扶贫
面对群众,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以群众的语言,真诚平等地与其交流,真心实意地倾听民声,从群众的牢骚话、质疑声和抨击语里“倾听”群众诉求。不抱敷衍了事态度,心口合一,言行一致,把困难群众意见听到耳内,记在心里,积极主动地为群众答疑解惑,付诸实际行动为他们解决难题。要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心系贫困群众、心忧百姓冷暖,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诚心诚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尽心竭力为困难群众带来更多实惠。
“我刚到这里时也有村民不理解、不支持我们、态度很生硬……都说乡里人不好说话,但只要你平等交心,他们的淳朴就会自然流露。”邓家宜这样说道。四组村民华某某,是2014年脱贫的,根据“扶上马,送一程”的精神,工作队继续跟踪帮扶。但这个近40岁的人对“贫困户”三个字非常反感,认为自己已经脱贫几年了,还背着“贫困户”的帽子,把女人都吓跑了,影响自己成家立业。所以,把工作队入户贴在墙上的政策清单都撕了。工作队知道这个情况后,多次上门,像家人一样与他交心谈心,并表示他辛苦打工、赡养母亲很不容易,称赞他的勤劳和孝顺。对他反感“贫困户”这个帽子,认为他有志气,感受到扶贫工作队员们发自真心的夸赞,他的自信心也提高了。工作队还主动为他介绍女朋友,他的母亲感动得见人就说扶贫工作队好。再次上门的时候,华某某主动提出来说“政策清单”是风刮跑的,要求再给一张,说自己一定贴在家门。
石某某是低保贫困户,因车祸致左手残废丧失部分劳动能力。这个人和华细宝相反,他坚决不愿意退出贫困户。但工作队了解到他家种植有油茶,有农村低保,有残疾人补贴,还有轻体力务工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千元以上。
刚开始与石某接触时,他随口抱怨了几句,说自己读小学的儿子没有得到困难补助。邓家宜记下了他无心的抱怨,马上向县教育局有关领导汇报。第二天,县教育局就帮忙查到了具体信息,原来已经把补助打到另外一个银行卡去了。了解情况后,石某十分感动,表示没想到随口的一句抱怨能得到扶贫工作队的如此重视。态度有了一些转变后,村支书华志坚又趁热打铁,帮他申请到10万元的司法救助。经过这些事,石某心里是温暖的。经过多次思想工作后,他终于在2018年退出贫困户确认书上签了字。
脱贫先立勤,扶智更扶志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扶贫队员们深知,扶贫的本质,不是送一袋米一壶油就能让贫困户脱贫,要想让贫困群众真正脱贫,要智志双扶,激发他们面向新生活不懈奋斗的拼劲和干劲,让贫困群众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知晓勤劳致富的重要意义,提高脱贫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帮助贫困群众找到致富的渠道,让贫困群众真正从贫困中解脱出来,从技能上、心理上走出长期贫困的阴影,树立他们的脱贫志向,真正走上致富的道路。
城东新区良荐村位于城区以东4公里处,东连焦山、何垅等二村,西接石震村,南与彭山村为邻,北和陶港镇五马村交界。辖国土地面积13493亩全村拥有耕地面积4323亩,其中,水田1127亩、旱地3196亩。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湾,296户,总人口1465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96人,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库存量12户32人。
产业扶贫是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在脱贫攻坚一系列措施中,产业扶贫是关键,如果没有产业就不可能有稳定的脱贫。良荐村被定位为城东新区的后花园,主导产业为油茶、水稻、水产养殖,但集体经济薄弱,荒山荒地较多。去年以来,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积极发展绿色产业,由政府免费提供杂柑苗和种植技术,动员贫困户种植杂柑60亩。
下一步,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将引导贫困户积极发展种植业,计划今年继续种植杂柑、苗木、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