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桥村的幸福人家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1-04-27 10:09]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初到樟桥村,正是草长莺飞、生机勃发的暮春时节。走进村委会所处的芦塘自然村,村前村后小桥流水,溪水潺潺接涧泉;沥青路沿溪而上,新老房舍沿溪而建。村后是大山,村前有良田,小山村安静地坐落在幕阜山脉,有一种田园牧歌的味道。

樟桥村村支书胡坤文见人就问:“樟桥村像不像名胜风景避暑山庄?”

还别说,这里真有点像世外桃源。

2015年以前,樟桥村是一个非常贫困的村庄。当地有一首民谣描述:“晨踏朝露进深山,暮披落辉把家还。日出汗水湿衣背,雨落泥重行路难。渴喝溪水、饿嚼冷馍算一天。”那时,年富力强的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或举家搬到枫林镇或者阳新县城去居住。

2014年,胡坤文临危受命,回村参加村“两委”换届,通过党员和群众选举,担任樟桥村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在村换届选举大会上,他向全体村民作出了庄严承诺:“大干三年,定让樟桥旧貌换新颜。”

说干就干,新班子组建后,胡坤文带头并动员班子成员一起垫资建起了崭新的办公楼,解决了服务村民无办公场地问题。同时,从基层组织建设抓起,从打造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做起,制定出全面的发展规划和制度,把他在深圳创业时敢作敢为、敢闯敢干的作风和执行力带到村务管理上来,狠抓规划和制度的落实。

慢慢地,樟桥村的各项工作有了起色,每年的年度考核,也逐渐进入枫林镇前列:2015年被评为镇“先进基层党组织”,2016年被阳新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被黄石市评为“红旗型党支部”,2018年蝉联黄石“红旗型党支部”。

樟桥村共有人口471户1946人。三年前,村子是有名的空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38户513人,贫困发生率26.36%。要想脱贫致富,要想更好服务群众,必须发展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

2017年,胡坤文提出,发展集体经济,打造千亩油茶基地,村民以林地入股,村集体带动贫困户增收;发展家庭产业,打造千亩腊米基地,村里无偿提供种苗,实现户平增加2亩腊米;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5个合作社,带领群众务工增收。

有了思路,胡坤文一班人在扶贫资金一分钱未到位的情况下,大胆上项目,抢在植树节前,开足马力开发油茶基地,当年开发山场600多亩,让合作社套种高山辣椒150亩;自筹资金15万元,调回湖南腊米种苗无偿提供给村民,大力发展家庭产业;提供启动资金,新上宏鑫农副产品加工、林达苗木等5个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务工增收。

当年,樟桥村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市政府办公室驻村工作队也积极配合村委会上项目,要资金,帮助村集体建起100千瓦小型光伏电站,开发芦塘组1000多亩荒山资源,建成村油茶产业基地,建起了日烘干能力8000斤的腊米烘干车间,实现了油茶产业产业化,建成了油茶油榨车间,去年在油茶基地新套种了腊米,集体产业发展呈现了良好发展态势。

目前,该村集体收入实现大幅盈利。去年,光伏电站、烘干房分红等几项收入让村集体收入达到了30余万元。腊米产业也成为贫困户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户平增收在1万元左右。更令人欣喜的是,集体经济保留了可持续发展潜力。千亩油茶基地还有两年可进入收益期,套种的腊米也可收益,到2024年,进入丰产期后,村集体收入预计可达到100万余元。

在村务管理实践中,胡坤文也慢慢地体会到,要想赢得大家的支持,必须发挥大家的作用,让村务管理向乡村自治转变,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柯杏花的儿媳妇患精神残障,每月医药费近千元,家庭负担重。在吃透户情的基础上,樟桥村召开贫困户、帮扶干部、村“两委”三方见面会,面对面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并结合国家的扶贫政策,为柯杏花“量身定制”了帮扶方案。在柯杏花的“一户一策”帮扶手册上,详细记载着具体帮扶措施:享受农村养老生活补贴、提高医疗报销比例和申请大病救助、免费提供腊米种苗发展家庭产业、合作社就近务工增收、帮助两个儿子争取就业培训。

在樟桥村,贫困户都有像柯杏花这样的一本“脱贫账”。

对此,胡坤文说:“村级组织是一个自治组织,办什么事都必须公开透明,必须广泛收集群众和贫困户意见,这样才凝聚人心,形成合力。”

38岁的四组村民胡开强说:“依靠党的好政策,村里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让我们生活更幸福。”

临别时,我们登上芦塘村千亩油茶、腊米基地,那是樟桥村的最高峰,四周崇山峻岭,山峦叠翠。基地的油茶和腊米树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陪同登山的驻村工作队队员张济兴奋地说:“樟桥村真是旧貌换新颜,这些树苗是我们一手一脚培育起来的,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记者 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