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水草放下去也没多久,现在已长到10多厘米了。”16日上午,灵乡镇子山村党总支书记汪家顺来到新建的鳝鱼养殖基地,检查水草长势。
以前,灵乡镇子山村因集体产业较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在灵乡镇及相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近两年,该村立足本村山塘、闲置鱼池多的优势,同蹲村镇干部、驻村工作队等多次前往周边养殖示范村、仙桃、孝感以及江西等地参观学习,最终决定养殖鳝鱼,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鳝鱼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市场需求旺盛,销路有保障。”汪家顺介绍,这里山塘原来仅仅用于农业灌溉,现在养殖鳝鱼,实现了灌溉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双丰收。
据了解,子山村山塘面积总计30亩,前期的基础设施已经完成,放置了400个标准网箱。目前,正等待鳝鱼幼苗长成,6月正式放入养殖网箱,年底有望增加村集体收入10余万元。
与子山村一样,贺铺村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去年10月,贺铺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流转北山贺、贺家铺两个湾组的20亩闲置土地,建立西瓜种植基地,搭建起26个大棚,经多方考察并结合当地土壤特性,决定种植麒麟西瓜。年初,在农业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该村购入并种下5500株麒麟瓜苗。
西瓜开始生长后,农技指导员黄能定期来到基地,帮助管理员清理裂瓜、畸形瓜等,避免持续消耗瓜藤养分,提升正常生长的西瓜品质。
“麒麟瓜甜度高,市场需求较大。大约还有10天时间就可以出棚销售了。”贺铺村党总支书记纪荒山看着瓜棚里的满目翠绿西瓜,高兴地介绍,西瓜成熟后,销售以“进店入超”为主。目前已和本镇及附近乡镇的大型商超、水果店谈好,届时商家前来收购。
据统计,大棚西瓜预计亩产8000—12000斤,销售额预计20万元左右,还带动了2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3000—5000元。
在灵乡,还有许多村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水塘、荒山荒地等闲置资源,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大庄村利用荒地,建设大棚5个,建立占地面积10余亩的“活水养鱼”基地,以“村集体+基地+农户”的模式运行,养殖优质品种鱼;风桥村纪方塘湾盘活山场资源、闲置资产,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设乡村土灶房4间、2层钢结构观景房等设施,建立户外露营基地,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增加村集体收入。
近年来,灵乡镇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联农带农”的理念,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唤醒沉睡资源、用活各类资金,实现集体经济的“华丽蝶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记者 殷珂 通讯员 周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