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俯瞰阳新日新月异的县城
7月31日,烈日当头,阳新县龙港镇富河上游,阳新县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沿着河滩巡查,车载的扩音器不停播报防溺水应急知识。这是该县近期全力织密防溺水安全网的生动一幕。
1至6月底,全县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较往年同期明显下降。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阳新应急部门以“严”字当头,“实”字着力,“严丝合缝”地守牢了安全生产红线。
坚持“严”字当头 守牢安全生产红线
强化红线意识,持续拧紧安全生产责任链条。
今年以来,阳新县委、县政府先后9次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阳新县应急管理局首当其冲,结合全县实际和新形势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有条不紊地部署各项重点工作。
6月30日,阳新县召开全县非煤地下矿山安全生产警示教育会
在压实安全责任上,该局印发《阳新县非煤矿山和尾矿库包保责任信息公告》和《2025年全县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任务清单》,进一步明确属地政府、监管单位及包保领导任务清单,全面推动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任务落实落地。
在强化督办检查上,阳新县应急管理局重点聚焦春节、“两会”“清明”“五一”“端午”等重点时段,地毯式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60余次。为形成强大的威慑力,阳新县安委会对全县19处重大火灾事故隐患进行挂牌督办。
紧盯主责主业,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该局以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安全生产隐患“减量控大”专项排查整治为抓手,持续推进重点领域“一件事”全链条整治。
在危化品烟花爆竹整治方面,开展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和高危工艺风险管控专项排查,发现并整改一般隐患169条,重大隐患12条。查处一处非法烟花爆竹生产黑窝点,没收非法违法烟花12695件、鞭炮22663盘,销毁价值50余万元烟花爆竹产品,移交司法机关4人。
在非煤矿山整治方面,对辖区内非煤矿山企业及尾矿库进行了系统性风险排查与隐患治理,排查整改一般隐患335条,重大隐患12条。依法责令暂停生产建设2家,查封违规使用设备1套,取缔非法作业点1处。
在工贸方面,聚焦金属冶炼、粉尘涉爆、有限空间等工贸企业隐患排查整治,排查整改一般隐患170余条,重大隐患24条。送法上门普法宣传专题讲座9次,2700余人次接受专项培训。
守牢底线的同时,阳新县应急管理局注重宣传发动,多措并举,努力提升全民安全应急素养。
强化教育培训。上半年,阳新县各重点行业监管部门组织20余次3000余人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专题培训,全面提升重大隐患辨识能力。
完善激励机制。推动432家企业建立事故隐患内部奖励制度,累计报告、整改隐患3908条,企业发放举报奖励23.073万元,县安委办发放安全举报奖励5万元。
今年6月份,帝洲矿业在生产审批过程中因历史遗留问题(安全生产许可证与设计有出入)陷入困境。阳新县应急管理局借助“双百行动”,第一时间上门调研,并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报告,帮助企业重新设计、快速整改,受到企业好评。
“我们坚持服务与执法并重,执法要严,但服务在前,强化服务意识。这也与县里提出的千方百计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一脉相承。”阳新县安委办副主任胡家智说。
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心脏复苏急救要点
此外,通过大力宣传,全社会增强了“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先后组织开展“5·12防灾减灾周”、安全生产月、“全县6·16安全宣传咨询日”等活动,累计开展安全宣教活动160余场次、应急演练72场、“以案普法”活动66场……
坚持“细”字入手 构建应急救援防线
阳新县域面积2780平方公里,境内山峦叠翠,造就了风景宜人的生态风光,也让森林防火成为政府工作的“高频词”。为此,该县采取群防群控、齐抓共管的模式,落实落细应急救援工作。
群防群控严管森林防火。及时预警研判,阳新县在高火险天气及时发布高森林火险预警2次,及时召开各类防火会商会议6次,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办室、县应急局、县资规局联合成立4个巡战督导组,全时段全覆盖对208个防火重点村开展督导检查。
推动全县9个防火重点镇区29个村修建防火应急路52.11公里、维护应急公路98.35公里,修建应急蓄水池150个。同时,为全县9个森林防火重点镇区发放风力灭火机20台、防灭服、单兵装备116套。
责任到岗,在重点时段,全县47个县直部门1144名干部下沉一线,在19个镇村所有进路口值守管控,4000名防火员上山上路巡查,400余支驻村工作队员就地转为防火员,确保责任落实到山头路口。
6月16日安全宣传咨询日应急演练现场,高压水枪扑火
联防联动,阳新县应急管理局森林消防专业队在龙港、王英、排市等片区靠前驻防,联合各镇区半专业队全天候在岗值勤备战。常态化开展无人机灭火演训、县镇村三级扑火队协同灭火培训和演练活动,实战能力全面提升。
阳新是百湖之县,境内水域众多,汛情和旱情频发,一直以来,防汛抗旱也是政府部门常抓不懈的一项重点工作。
该局加强队伍建设,与县人武部、县消防救援大队、蓝天救援队、富川救援队等建立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全县共登记在册的抢险突击队伍共43支2236人。强化物资储备,足量储备编织袋、彩条布、帐篷、防洪子堤、围井板、工兵铲等防汛器材;对泵车、应急电源车、水陆两栖车共11辆及32台套各型水泵等进行全面维修保养。近期,计划采购一批水泵用于抗旱。
5月8日,阳新县应急管理局安排检查组赴鑫华矿业,开展汛期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完善预案强保障。该局修订完成了《阳新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阳新县尾矿库防汛应急预案》《阳新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专项预案,先后组织参与富池大闸在建工程应急抢险、防洪抢险、防灾减灾综合应急等演练。通过开展排查治理,修订并公示《阳新县非煤地下矿山和尾矿库包保责任信息公告》,明确全县在用在闭尾矿库“五级包保”责任人和重点检查任务,先后开展2轮次汛期尾矿库专项排查,共发现整改问题隐患47条。
暑期以来,面对防溺水紧张态势,齐抓共管筑牢防溺墙。
牵头抓强部署,该县先后两次召开专题会议,印发2025年度防溺水工作方案,全面实施网格化安全管理。
全员参与抓防范,发动村(组)干部、护林员、派出所民警、驻村工作队、相关单位职工、志愿者等共计7000余人下沉村组,对重点水域全覆盖巡查检查。
督导督查促落实,县防溺水工作专班成立五个督查组,对全县19个镇区开展2轮督导检查,共督查195个村及530余处各类水域,排查问题46项,均已督促整改到位。
另外,阳新县应急管理局还联合红十字会组织三支宣讲队伍,专业师资78人次,志愿者104人次,义务到各镇村学校开展防溺水知识、应急救护技能培训26场,发送宣传信息3.5万余条。
坚持“实”处着力 筑牢应急管理底线
筑牢应急管理底线,需要动真格、出“实”招。
在防灾减灾救灾三线上,阳新应急管理局实处着手,统筹民生。灾情快核快发快救。针对今年4月份风雹灾害造成的受灾人口8800余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600余亩,损毁损坏房屋92户,该局第一时间核实上报,第一时间发放救助物资棉被2000余床、棉衣2000余件、粮油2000余件,发放冬春救助资金758.4万元,发放救助补助资金113万元。
救灾信息教育培训全覆盖。对全县19个镇区78名救灾信息员再培训,对540余名村(社区)信息员培训全覆盖,上报省应急厅成功避险典型案例2例。
防灾减灾示范创建上积极引领。该局以防灾减灾救灾示范县创建为总抓手,引领各镇区各单位积极进行创建。当前,验收通过1家国家级防灾减灾示范村和13家省级防灾减灾示范村(居委会)创建,并积极申报“三高一低”综合防灾能力建设项目,正在全面组织梳理相关资料。
在营房仓库基地上,该局同报同建强基础。抢抓机遇快启动。截至目前,向上积极争取中央资金531.66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51万元用于县消防森林扑火队营房和训练基地项目建设。目前正在土地平整,预计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抢抓节点快申报。以防灾减灾救灾示范县创建为平台,以县低空经济建设为依托,积极向中央申报4800万元应急仓储建设项目,当前已通过省发改委审核。
5月29日至30日,阳新县森林消防专业队在莲花湖参与龙舟赛应急保障工作
抢抓政策快落地。今年,该局申报县政府项目改造建设资金300万元,同步升级和改造了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搭建起阳新经济开发区智慧安全监管平台,已完成财政核审和网上公示。同时,县应急局也被评为县三争先进单位。
阳新县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阶段,他们将以改革创新思维应对各种风险变量,持续筑牢全县应急管理基础。强化统筹,有效防范化解事故风险。以有效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为核心,不断发挥县安委会牵头抓总作用,不断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
深化改革,持续完善阳新县应急体系建设。通过不断推进阳新县安全生产改革走深走实,全面梳理全县安全生产职责,进一步细化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全面建成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的监管网格,全面有效整合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资源,全力打通安全生产最后一公里难点、堵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体系。
细化措施,持续推进安全专项整治。聚焦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督促各镇区、各部门、各企业落实落细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防范措施,认真排查和整改重大事故隐患,建立健全责任倒查机制,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
强化科技兴安,大力推进智慧应急建设。
“除了加强自身应急管理水平,完善应急体系建设,我们‘未雨绸缪’加强基层安全和应急资源整合,谋划基层应急监管站所建设,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阳新县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国庆说,未来,他们将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加大智慧应急资金投入,加强数字应急赋能建设,不断推进完成人防向技防转变,在夯实全县应急管理基层基础上,高水平护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阳新县深度融入武鄂黄黄都市圈建设打造重要增长极贡献力量。(记者 贺介飞 通讯员 陈绪军 王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