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终于开始修了,多亏社区一趟趟上门协调,不然这事儿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9月15日,西塞山区上窑社区工商里2号楼的居民望着正在更换排水管的施工队伍,难掩喜悦之情。
该楼建于上世纪90年代,长期缺乏物业管理。近日,3单元外侧管道发生严重渗漏,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得知这一情况后,社区网格员孙玛琳主动牵头,联系专业人员现场勘查,确定“更换管道+疏通”的维修方案。经核算,工程总费用4000元,按户分摊每户需出资450元。
然而,费用收取过程并不顺利。部分住户认为分摊金额过高,不愿配合;一楼的门面商户则以“与己无关”为由拒绝出资。为解开居民“心结”,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逐户敲门沟通,带着维修方案和费用明细,坐在居民家中耐心解释:“这铸铁管用了几十年,不及时更换会越漏越严重,450元是按户头平摊的成本价,咱们早点修好了也能住得安心。”一次说不通就再次上门,通过摆事实、讲利弊,终于用诚意打消住户的抵触情绪,赢得大家的同意。
对于拒绝出资的门面商户,网格员持续跟踪,多次上门邀请门面主要负责人到现场查看:“您看地面渗漏不仅影响居民出行,时间长了也会影响门面周边环境,咱们一起把问题解决了,对大家都好。”经过连续多日诚恳沟通,商户最终同意共同承担维修费用。
9月15日,在社区的持续推动下,维修工程正式启动。从排查、筹资到协调开工,上窑社区用脚步丈量民情,以耐心化解难题,赢得群众夸赞。(记者 刘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