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一碗手擀面。”20日上午8时,西塞山区水机路社区幸福食堂已暖意融融,居民们正热热闹闹地点着早餐。这处500平方米的空间,是西塞山区20家老年人幸福食堂的缩影,两年来以贴心服务守护着老人们的“舌尖幸福”。
针对高龄、失能等特殊老人群体,幸福食堂推出“送餐上门”服务。水机路幸福食堂负责人汪海燕介绍,幸福食堂不仅提供堂食,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送餐。目前,有近10位老人将就餐卡托管在此,子女在群里点单后,工作人员便准时将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老人家中。
上午10时30分,牧羊湖社区一对90多岁的老夫妻,已在家中餐桌上享用到食堂送来的热乎饭菜。“这菜做得软软烂烂的,正合我们老两口的口味。”老奶奶行动不便,以往依靠儿子回家做饭,但因儿子工作变动难以继续,幸福食堂的送餐服务正好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在服务上精耕细作,以差异化赢得口碑,是幸福食堂的另一大特色。水机路社区幸福食堂推出“小碗菜”,既满足了老人多样化的饮食需求,又避免了浪费,赢得了老人们的口碑。另外,食堂厨师的卤菜手艺更是成为“金字招牌”,吸引不少居民专程前来。
当天中午11时,大智路社区幸福食堂座无虚席。由于座位紧张,隔壁残疾人之家临时变身“就餐区”。74岁的谢桂芳端着餐盘笑着说:“我从开业吃到现在,一个人做饭要么剩要么缺营养,这里热热闹闹还方便,儿子在上海也放心。”这天正巧遇上吴阿姨生日,工作人员带头唱起生日歌,小小食堂里顿时充满歌声与欢笑。
幸福食堂的温暖,还延伸至新就业群体。美团骑手方成明常在这儿吃饭,他说:“这儿离送餐点近,保温碗里的热饭总是为我们留到一点半。”负责人明岚介绍,针对骑手、快递员、长途司机等群体,食堂推出6元平价餐,这是幸福食堂服务社区的延伸。
从单个食堂的温情服务,到全区层面的系统推进,西塞山区为幸福食堂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了坚实的“保障网”。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区两级不仅对建设资金的50%给予补贴,还通过星级评定发放运营补贴,以“以奖代补”激励服务提升。同时,西塞山区民政局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盘活闲置资产作为食堂场地,为幸福食堂可持续运营“保驾护航”。目前,牧羊湖社区幸福食堂已进入建设阶段,预计年底投入使用,将为更多老人送去便利。
“让老人吃得放心,是我们的底线。”该负责人表示,后续,西塞山区民政局将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动幸福食堂“明厨亮灶”全覆盖,让食材加工、烹饪全过程透明可监督。
从解决“一餐热饭”到提供多元服务,西塞山区以幸福食堂为抓手,在公益性与市场化之间找到平衡,让“老有所养”更有温度,也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写下了生动注脚。(记者 潘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