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在大冶市陈贵镇王祠村义顺椪柑种植专业合作社果园内,金灿灿的果冻橙挂满枝头,前来体验采摘的游客们络绎不绝,欢声笑语萦绕果园。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将水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强化科技赋能、优化集群布局、深化农旅融合,建成3000余亩特色水果示范基地。如今,一颗小小的柑橘及其延伸出的特色水果产业,正串起一条种植、采摘、旅游的产业链,酿成该镇乡村振兴的“甜蜜果”。
科技赋能 黄土坡长出“致富果”
在义顺合作社的果园里,金灿灿的柑橘“爱媛28”果冻橙压弯了枝头。“今年产量预计近10万斤,销售额预计可达100万元!”该合作社理事长王义顺一脸自豪地说。
这份丰收得益于“科技赋能”,该合作社依托省级专家工作站平台,在武汉市农科院刘义满专家团队的指导下,运用柑橘高位嫁接技术,完成200亩柑橘品种改良,培育出的果冻橙糖度较高。
为守护水果品质,果园肥料选用菜籽饼等有机肥,杜绝高毒农药,不断提高柑橘的品质和产量。该合作社因此入选2024年湖北省企业典型创新案例名录。
陈贵镇增发种养专业合作社同样靠科技破解荒坡种植难题。2017年该合作社落户时,流转300余亩荒山荒地栽种柑橘“爱媛28”。去年一场低温,部分柑橘冻伤。如今合作社依托专家工作站平台,在湖北师范大学潘继承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开展柑橘根线虫防治和土壤改良技术等,完成两项柑橘技术成果转化,改良土壤150余亩。
该合作社获评湖北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黄石市农业科普示范基地、黄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称号。今年柑橘产量有望突破6万斤,预计产值可达60余万元。
产业联动 果冻橙串起“增收链”
陈贵镇素有湖北省“矿山蜜橘之乡”美誉,注重品牌建设。为助推柑橘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该镇聚焦产业强链,按照“种养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思路,支持农业企业创建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
这些企业不仅专注种植,更通过多样化模式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建立“专家+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220户农户就业,人均年增加收入1.8万元。
义顺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每年吸纳60名村民务工,务工村民人均年增收约2万元。65岁的柯珍喜笑着说:“在果园打工既能照顾家,一年还能挣不少钱。”
增发合作社则带动周边40余人就业。义顺、添受农业两家企业每年合计吸纳120名村民务工,人均年增收达3万元。百果汇果园的忙碌时节,安排周边村民30余人就近务工。
农旅融合 果园变身文旅“打卡地”
陈贵镇并未止步于柑橘的种植和销售,而是以柑橘为媒延伸产业链条。义顺合作社借助网络宣传,举办柑橘采摘节,将果园打造成“景区”,还拓展了农业观光、休闲、体验、农家乐等业务。
增发合作社打造的300余亩产业园除了种植爱媛28、沃柑、美国糖橘等水果外,还配套休闲垂钓、林下养鸡等项目。“既能摘到柑橘,又能带孩子亲近自然,特别好。”来自黄石城区的游客张先生说。据介绍,柑橘采摘高峰期,日接待能力超300余人次,农旅融合让果园的“附加值”不断提升。
义顺、增发果冻橙采摘园,每到周末成了黄石城区、大冶市民的休闲热门地,游客们亲手采摘鲜果,体验果园乐趣。合作社还拓展线上服务平台,开通网店,将陈贵的水果送达消费者手中。
如今,陈贵镇已依托多家农业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先后建成湖北果溢香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大冶市陈贵镇雪刚家庭农场等3000余亩特色水果基地,产品涵盖柑橘、猕猴桃等多个品类。曾经的荒坡薄地,如今结出“致富果”,更串起乡村振兴带动群众致富的“增收链”,让种植的“黄金果”变成“甜蜜园”。(记者 殷珂 通讯员 周红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