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摆渡人”到治理“合伙人”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11-28 15:40]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日前,湖滨路社区摩尔城志愿服务站正式启用,直饮水、应急药品箱等设施齐全,让奔波在大街上的骑手们有了遮风避雨的“温暖小家”。

前不久,全国“最美志愿者”、黄石港区“小巷骑士”志愿服务队队员司照天获得2025美团先锋骑手表彰会表彰。

今年以来,黄石港区围绕胜阳港、万达、华新三大商圈,打造“蜂巢计划·聚新融治”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构建“引蜂行动聚新、护蜂行动暖新、强蜂行动活新、展翅行动焕新”四维工作体系,推动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从方寸志愿服务站到先锋榜样引领,该品牌项目以小窗口做好大文章,在服务新就业群体的同时,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党建引领筑根基 凝聚治理向心力

“蜂巢计划·聚新融治”志愿服务品牌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坚实的机制保障与组织引领。黄石港区委社会工作部成立指导专班,定期调度推进,让项目推进有方向、有力度。

针对新就业群体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召开30余次“蜂鸣”议事会等形式,精准对接新就业群体的诉求,100余处导引标识、9个功能完善的志愿服务站,将“新蜂指引”“新蜂港湾”等服务落到实处。

黄石市“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培训班学员对项目进行培育和指导,引导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兴就业群体110余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组建黄石港区小巷骑士·万达红骑志愿服务队、小巷骑士·摩尔城青蜂志愿服务队、小巷骑士·海观山志愿服务队、小巷骑士·骑邻汇志愿服务队等1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摩尔城志愿服务站的启用,正是阵地建设提质升级的缩影。

社区牵头搭建平台,骑手们以主人翁姿态自我管理,明确服务职责,实现志愿服务站卫生维护的规范化运行。以党建为引领,像蜂巢吸引蜂群一样凝聚新就业群体力量,让志愿服务站成为新就业群体的坚强后盾,搭建起社区与新就业群体的“连心桥”,让志愿服务从“单向输出”变为“双向奔赴”。

精准服务暖人心 增强群体归属感

“以前送单间隙只能在路边歇一会儿,现在有了‘临时小家’,太方便了!”骑手黄文明的感慨,道出新就业群体的心声。

“蜂巢计划·聚新融治”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始终以需求为导向,让暖心服务精准抵达。

在服务保障上,社区幸福食堂“暖新餐”错时打折、为100名新就业群体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险、开设20余处“友好停车位”等举措,解决了新就业群体吃饭、停车等实际难题。

“新蜂娃”项目托管点链接优质教师资源,为20余名新就业群体子女提供课后托管与兴趣辅导,解除新就业群体的后顾之忧。

而应急救护知识培训、食品安全监督培训等“强蜂”举措,不仅提升了30余名新就业群体的专业技能,更让他们在服务社会中找到价值认同。

典型引路聚合力 变身治理“合伙人”

从城市“摆渡人”到治理“合伙人”,“蜂巢计划·聚新融治”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通过典型引领与潜能激发,让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司照天作为全国“最美志愿者”,其先进事迹激励着更多新就业群体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美团骑手杨建当选市人大代表,让新就业群体的声音更好地被听见。

在司照天、杨建、赵晓艳等新就业群体志愿者的榜样带动下,10余支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100余名新就业群体志愿者活跃在基层治理一线。他们化身“流动哨兵”,通过“随手拍、随手报”收集社情民意156条,协助解决环境卫生、设施破损等问题95个。

“时光邮差”项目,鼓励志愿服务队与辖区20余名独居老人结对开展探望服务;新就业群体志愿者依托“新蜂助考”项目,在中高考期间为辖区学校考生提供送考、饮水等服务。

志愿服务站不仅是休息补给的港湾,更成为骑手们交流服务技巧、开展志愿服务的枢纽,让每一份微光都能汇聚成治理合力。

一个志愿服务站的服务温度,丈量着城市治理的精度;一个榜样的力量,提升了群体参与的热度。黄石港区“蜂巢计划·聚新融治”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以志愿服务站为支点、以榜样为引领,将分散的新就业群体凝聚成基层治理的有生力量。

从解决“歇脚难”的民生小事,到参与城市治理的民生大事;从个体的价值实现,到群体的身份转型,该品牌项目用实打实的举措证明,志愿服务是连接个体与城市的纽带,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该区将持续深化项目品牌化、专业化建设,打造具有黄石港区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让更多新就业群体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让“人人争当志愿者”的氛围愈发浓厚。(记者 吴高斌 通讯员 汪琼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