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徐啊,又得麻烦你帮我开下门咯,年纪大啦,老是忘带东西。”“好嘞,婆婆,您稍等会儿。”4月1日,在开发区・铁山区金山街道奥美社区,29岁的社区干部徐贲正忙着帮居民解决各种难题。他的热心肠,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信任,不少老人都放心地把自家钥匙放在他这儿,以备不时之需。
徐贲曾是一名军人,退伍后,他始终秉持军人的本色,用真情实意服务群众,用真心温暖每一位居民。不管是在冰天雪地中救助独居老人,还是在寒夜中寻找离家出走的少年;不管是化解邻里间的矛盾纠纷,还是制服危险分子,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温情帮扶,传递暖心关怀
2023年7月,聋哑老人周大爷搬到社区。由于沟通存在障碍,周大爷对各项政策不太清楚。徐贲见状,拿起笔,将政策内容一项项写下来,耐心地向老人解释。等徐贲写完满满一页纸,抬头时,发现老人眼眶早已泛红,老人感动地在纸上写下:“以前从来没有人这么耐心地对待我们,真心感谢你。”
从那以后,常常能看到周大爷到社区办公室找徐贲,两人通过纸笔交流家常,咨询政策。一张张写满字的纸,传递着他们之间真挚的情谊。
对19岁的小林来说,徐贲就像一道光照进了他的生活。6年前,小林的母亲因病去世,他不得不辍学回家照顾偏瘫的父亲。两年前,父亲也不幸离世,小林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无法自拔。徐贲和民政部门的同志了解情况后,连续两个月上门开导小林,给予他关心和温暖。
在小林生日那天,徐贲和同事们为他精心准备了一场生日会,还送给他一双新鞋,希望他能走出阴霾,踏上新的人生道路。小林拿着鞋子,哽咽着说:“徐哥,这双鞋我一定会好好珍惜,你放心,我以后一定会好好生活。”
守护平安,践行责任使命
2024年的一个寒冬深夜,独居的刘大爷突发冠心病。情况危急,徐贲来不及多想,一脚踹开大门,背起老人就往救护车跑去。到了医院,他帮忙完善老人的信息,悉心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还协调民政部门为老人申请政策补贴,并垫付了2000多元的医疗费,把老人的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
刘大爷出院那天,徐贲帮忙联系好了养老院,还安慰老人:“您就安心在这儿住着,我会常来看您的。”老人紧紧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小徐啊,太感谢你了,你比我亲儿子还贴心呐!”
2024年2月,11岁的小飞因为作业问题和爷爷发生争执,离家出走。徐贲接到求助后,立刻放下手中的碗筷,赶到现场。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他预想到了最坏的情况,马上朝着小飞家所在的楼栋顶层跑去。在9楼,他找到了蜷缩在角落里哭泣的小飞。徐贲脱下自己的衣服,轻轻披在小飞身上,温柔地说:“爷爷的教育方式可能不对,但他是为了你好。你也要理解爷爷,可不能再做这么危险的事了。”
危急关头,彰显责任担当
2023年4月,精神病患者李某突然持刀伤人,之后反锁房门,情况十分危急。徐贲毫不犹豫地举起防暴盾牌,对开锁师傅叮嘱道:“我数三声,门一开,你马上撤离!”门开的瞬间,李某挥舞着铁锤冲了过来,徐贲侧身格挡,然后迅速顺势将李某扑倒,成功控制住了局面。事后,同事们发现他的左臂淤青渗血,他却满不在乎地摆摆手说:“群众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徐贲这种勇往直前、毫不退缩的劲头,让大家既心疼又佩服。大家都说:“不管遇到什么事,徐贲总是冲在最前面。”3年来,徐贲累计化解纠纷306起,开展反诈宣讲50余场。他身上的一道道伤痕,默默见证了他为守护社区付出的努力。
从部队到社区,徐贲用3年的时间,将自己的热情和真心融入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那些挂在办公室的钥匙,一摞摞写满字的笔谈纸,都是他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见证。正如他在工作日志中所写:“群众把家交给我守护,我必以心换心。”徐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退役军人的担当与风采。(记者 陈双 通讯员 胡子颜)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