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第2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在黄石奥体中心体育场圆满闭幕。这一赛事由黄石市鄂东体育产业公司参与承办,是我市近年来推行“政府主导、社会化办体育”理念的生动实践。
近日,湖北省体育局召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优秀案例交流会,黄石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在会上作经验交流。
激发社会参与,让市场“火”起来
近年来,黄石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发展方向和支持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事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社会组织投资体育领域,市场主体达到690家,涵盖体育赛事运营、培训、场地设施建设等。
投入引导资金,鼓励市场主体发挥作用。“十四五”期间,我市投入1000余万元扶持社会力量兴办的优质体育项目。采取以奖代补、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重点支持体育专业人才、体育场馆建设、体育培训业、户外体育活动等,扶持了康之泉活水馆等产业发展项目;创造的东楚投资集团体育培训品牌年收入超2000万元;湖北爱骑士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运动头盔多次在世界顶级摩托车赛事上亮相,占据国内高端市场近两成份额。
此外,我市每年评选20名市级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10家体育社会组织,2024年8家企业获评体育促消费先进企业名单。并通过体育产业大会、招商推介会推介黄石体育企业,激发市场活力。
精品赛事赋能,让经济“燃”起来
在赛事方面,“十四五”期间,我市累计举办各类赛事活动500余场,政府采购资金达5600余万元,其中年均国际级3场,国家级5场,省市级100余场次,培育、指导第三方公司开展赛事运营服务。亚洲桨板赛、全民健身大赛、铁山轮滑极限周轮滑系列赛等一批高水平赛事常年不断,年均吸引国内外参赛者超10万人次。
高质量、高规格的赛事活动吸引大量合作伙伴,形成了良好的赛事生态。黄石半程马拉松、全运会乒乓球项目资格赛、中国龙狮公开赛、“一带一路”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全国青年健身健美锦标赛得到企业青睐,“劲牌持正堂”“华新杯”“美尔雅杯”纷纷冠名体育赛事,赞助商涉及汽车、保险、饮用水等多个行业,2024年获得赞助价值逾800万元,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和赛事品质。
市政府成立专班,结合重大赛事,形成文旅体商联动机制。2023年、2024年湖北和黄石“村BA”期间,线下举办乡村美食集市、线上直播赛事展销农产品,将阳新屯鸟、大冶湖胖头鱼、氵韦源口螃蟹以及景区门票作为奖品,推上热搜,日销售农产品10多万元。2024年黄石马拉松赛事配套推出“黄马之约”景区优惠套餐,联动举办体育博览会,赛事直接经济效益达4833.44万元,间接带动消费1.53亿元。今年在湖北省首届青少年运动会期间,发放“跟着赛会游黄石”礼遇卡,凭卡可免费畅游14家特色景区,提供餐饮折扣,赛事期间黄石高铁站日均发送旅客量较平日激增120%,中心城区酒店入住率从47%提升至70%,直接拉动消费超3000万元。
健全组织网络,让群众“动”起来
为加强组织建设,科学指导全民健身,我市出台《黄石市体育社会组织评估资助办法(试行)》,对体育组织每年进行星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奖补。截至目前,市级注册体育协会3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2个,市县体育总会全覆盖。
鼓励体育社会组织进社区、进校园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开展“订单式”配送服务,满足不同人群健身需求。“十四五”期间,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配送活动100余次,服务近万人次。2023年我市全民健身指导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国家全民健身服务项目库。
撬动多方面力量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在中国乒协、省体育局的支持指导下,黄石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联合东楚集团、华新集团分别成立了湖北省排球职业俱乐部“东楚排球俱乐部”和“中国乒乓球队(黄石)基地·华新乒乓球俱乐部”,迈出了职业化的步伐。争取教育部门支持,建立城区少儿体校,实现城区少儿体校全覆盖。支持体育协会联合企业,共同开展棋牌、篮球等项目青训;联合福客体育、春晓攀岩等校外培训机构,共同开展青训;国乒基地与北大、武汉体院等合作,在打造乒乓名城、选拔和培养运动员等方面获得科技支撑。
近年来,我市还积极与媒体合作,构建“体育+媒体”全媒体传播矩阵,聚焦体育重点领域及民生关切。在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刊发宣传报道年均超百篇,年均发布市级体育专版信息10版、新闻动态500余条,精准触达受众超50万人次。打造“黄石体育”官方微信公众号,及时传播黄石体育声音。仅中国龙狮公开赛吸引5万余人观赏拍照,全网在线观看直播超过800万人次,系列短视频报道全网点击量突破4000万。黄石基地·华新俱乐部林诗栋等球员在2024赛季乒超联赛中取得了男子团体亚军、女子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联赛全平台总阅读量在10亿次以上,我市在网络曝光率迅猛提升。
多元主体发力,让场馆“活”起来
我市连续三年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十四五”期间,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5个、健身步道642公里、足球场108个。动员社会资本参与场地设施建设,劲牌公司每年建设一个体育公园,援建的上林社区体育公园已建成投用,服务周边3个社区3.2万人,长宇社区体育公园预计今年11月建成;市城发集团新建成新港园区体育中心;旧厂房“变身”网球、篮球训练基地,实现工业遗址与体育功能的有机融合。多元主体共同发力,让体育场地覆盖更广泛。
积极培育黄石体育市场主体,有效推动民营场地运维。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政府投资建设的体育场馆运营,如钟山村运动健身中心、上林社区体育公园引入黄石昊天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运营。开发区·铁山区轮滑极限运动公园由公司运营后,促进轮滑、滑板、越野车等项目发展,走出“公建民营”与“民建公助”双向发展的新路子。
“十四五”期间,我市争取中央和省级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全市13家公共体育场馆积极响应,年均客流总量超200万人次。 2022年我中心通过公开招募,吸纳全市12家游泳场馆加入“促消费·我爱游泳”公益培训,免费培训900余名青少年。
下一步,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将继续通过政府主导、社会自治、市场自主三者之间的协调运转和有机融合,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优化各领域经济性和社会性资源配置,汇众智聚众力推动新时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刘佳 通讯员 曹玉琴)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