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话题①:被泄露身份的举报者

来源:[东楚网] 日期:[2021-08-19 14:43]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新闻链接:

邢台小伙张钊(化名)在河北政务服务网12345平台举报楼上邻居涉嫌非法开办幼儿园,让他始料不及的是,举报的问题没解决,他的信息却被泄露给了被举报人,并连续被举报对象上门威胁和谩骂(见极目新闻8月17日报道)。

网友观点:

网友“星星”:举报人信息被泄露给举报对象,工作人员这是要让双方直接面对面分出个高低胜负吗?信息怎么泄露出去的迟迟查不清楚,这是有意包庇泄密者吗?河北政务服务工作人员的做法就是不负责、不担当的表现,不排除有利益交换的可能,这样的工作态度和方法怎么能受理举报解决问题?依我看,只会激化矛盾。

网友“吉星”:举报是发现问题,实行社会共治的有效手段,也是发挥群众监督的必然路径。然而若举报的信息被泄露,就会遭到打击报复,使得举报面临极大的安全风险。对举报信息进行保密,既是一种道德性要求,也是一种法律性规范,更是政府公信力构建的一根底梁支柱。张钊的遭遇,相关部门若不能及时展开调查,启动应有的问责程序,给予举报人公正的对待,那么“实名举报”今后在当地将很难落实。

网友“吃不胖”:实名举报本该受到有关部门的严格保密,但举报人信息被泄露给被举报方的事件不在少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需要从管理制度上找原因。张钊的遭遇是一个契机,不仅要惩治泄密者,还要全面彻查举报工作管理中的漏洞,把制度完善起来,让举报者不再有被报复的后顾之忧,从而建立群众对举报制度的信心。

(徐道发 策划/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