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湖水上运动中心 记者 石勇 摄
□ 记者 刘佳
阳新荻田中学初二学生邢国烨7月初在教练带领下来到黄石体校参加摔跤和柔道集训,尽管目前集训课已经停了,但她还是参加了阳新县2021年“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体教融合摔跤柔道学生体能线上大赛活动。
受疫情影响,今年我市各县(市)区体育部门积极应变,创新探索全民健身有效路径,把赛事活动“搬”到线上,把健身指导“送”到群众眼前,开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民健身新模式,赛事活动覆盖面更广、参与更便利。
哪怕身处自家客厅,也可以和远在城市另一端甚至地球另一端的“健友”们进行交流、对抗;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教练们则可以通过“线上面对面”的形式对健身爱好者进行指导……在健身物理空间被压缩的情况下,广阔的线上空间提供了更多可能。
去年12月份的“黄马”就将赛事升级到“云”端。通过线上跑,跑友可以不限地点和时间,全国各地均可免费报名参赛。比赛期间,不限跑步地点(公园、操场、街道、跑步机等均可)、不限跑步完成时间,使用任意手表或跑步软件(APP),单次跑步完成报名项目的里程,上传跑步轨迹并审核通过,即视为完成比赛。网友“黄小丫丫”说,和朋友约着早上四点半就起来跑完了线上马拉松,是一次新奇难忘的体验。
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鲁泳认为,健身、健康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选择和全新的生活方式,“互联网+体育”给健身方式、理念更新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全民健身风向再起,也带动了跟健身行业相关的产业发展。
前段时间火爆全网的鸿星尔克,直播卖出2亿销售额,创下了运动鞋销售记录,说明了体育消费迎来黄金时代。
在手机“美团”上搜索黄石“运动健身”,有500多条相关内容。去年于市中心新开的某射箭俱乐部,记者发现团购的某单项套餐高达1400多单。
“现在不是有句流行语吗,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疫情的影响,大家对于健康生活的理念越来越强了。”在某机关单位工作的涂女士告诉记者,手机上下载一个热门的健身APP,可以在家里根据私教的课程进行训练,一年年费800元。“从去年开始,家里新添了跑步机,加上一些运动器械和体育产品,每年大概在体育健身方面的消费投入在3000元左右。”
全民健身的普及和推广进一步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据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仅2019年黄石磁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吸引了6万名观众驻足观看,其中外地观众15565人,同比2018年增加约10065人。赛事为黄石带来直接经济效益4405.88万元,间接经济效益15289.08万元,综合经济效益19694.95万元,在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知名度、增加市民归属感、促进全民健身升级,以及完善城市基础建设、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方面发挥了更大作用。
此次《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推出对体育产业形成持续利好政策,以全民健身为核心的规划将引发体育产业进入稳步发展期。
湖北旭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于2017年成立,是大冶市还地桥镇黄旺泉回乡创业创办的一家合资企业,主要以出口为主,和匹克、361度等品牌合作,生产运动球类和运动服装等。2019年公司仅球类生产出口外汇收入100万美元,缴纳税收32万元。尽管2020年受疫情影响遭遇了经营困境,之后通过积极开拓市场,下半年公司逐渐趋于稳定,去年外汇收入稳步在60万美元。
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樊进认为,在“十四五”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动下,体育产业升级发展将展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如体育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体育健身与“互联网+”紧密结合、体育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等。此外,体育新产品、新体验助力体育消费,也将有力推动体育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户外运动、休闲体育、康体度假、赛事观赏等体育旅游项目将表现出更强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
云旗(黄石)航空运动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梁泽康对于未来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非常看好,尤其是新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中提出“通过普及推广冰雪、山地户外、航空、水上、马拉松、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等户外运动项目,建设完善相关设施,拓展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给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公司2019年落户开发区·铁山区,营地设在太子镇、大王镇和阳新富池镇交界的筠山,建有一级和二级两个起飞场,由于全年都具有起飞和滑翔的风力条件,也成为了国内众多滑翔伞爱好者的训练基地以及旅游胜地。“去年5月至9月份,我们营地接待体验者近2000人,70%左右都是来自周边如武汉、九江等地客户。”梁泽康说,未来计划在现有营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以航空运动为主的旅游特色运动小镇,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跨越发展。
“新时代经济发展必将促进体育产业转向高质量发展,围绕体育强国目标,把握体育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激发体育产业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把体育锻炼变为一种生活方式,将是全民健身落到实处的根本保障。”樊进说。